说满清完全的闭关锁国,也不全是。
满清强盛时期的权力和行政中心并不在紫禁城,而在京西北郊的圆明园。偌大的一块5000亩地皮打造的园林,融合了山水,但仅仅当其为供人享乐的一般园林那就错了。有处宫殿模仿东海蓬莱,称其为人间仙境亦不为过,当然还有象征着万字吉祥符的建筑,从何处可看到这些景象呢,当时的宫廷画师郎世宁,保留了相当多的画在宫廷,这是意大利传教士,西洋油画不符合康熙的审美观,于是这位传教士的画风逐渐被汉化,如今很多作品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中,都是些什么样的内容呢,画中都是满族皇亲国戚穿着飘逸汉服打扮,有下棋,有垂钓,有香道,有习武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圆明园的琼楼玉宇大部分都是汉室建筑,偶有清真西洋建筑,闹哄哄玩拍卖的几个生肖大水法在当时都不入流。
满清皇子皇孙们学习非常刻苦努力,到什么程度呢,起个大清早地学习,午后还要习武,学些什么?最先开始学母语,意即不要忘了自己的母语。接着学汉文,最大统治对象的文字,非学不可,其次是蒙c维语,一年放假不到10天。不仅仅是皇子皇孙,有满族血统的人学习都非常刻苦,普遍更甚于汉人。
当时世界发生剧烈变革,工业革命席卷欧洲,美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大清的传教士也不是吃干饭的,于是这些信息就逐渐传到清头头那儿。只在圆明园一些地方建了些代表西洋文化的建筑跟玩物,并未全国推广开来,这个担心跟犹豫,对汉人那个不放心啊。
雍正的死因是个谜,因为发现其死前接触过水银,也就是接触过炼丹的玩意儿,没错,其后期确实接触过道教,只因心力交瘁。道士跟和尚是不用满族打扮,也不会被强制剃发,所以道士跟和尚外观模样至今都没多大变化。
当初英法联军跃过紫禁城直奔圆明园,只因皇帝都在那办公,紫禁城躲过一劫,清兵大炮还是沿用明朝红衣炮,火力弱,完全自杀式抵抗,最后抵抗英法的军队是一批蒙族精兵和太监(虽然名声不好,也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没血性),英法虽完胜,但这一幕让指挥官震撼,是斯巴达勇士们无法比的。接下来的景象就是大家熟知的火烧圆明园,然后就是园内丰厚的战利品,如今在大英博物馆跟法国国家图书馆华丽丽安静地保存着。
说西方文明是纯粹的文明,那是睁着眼说瞎话,文明的基础从来都是血淋淋裸的,只关乎实力。
因楼主学理工科的,《黄帝内经》中的一些翻译,主要以逻辑关联为主,文科功底不甚理想,因此需花费些时间。单就字面上去读去理解,着实是件枯燥的事,这样会降低人的积极性,因此穿插些小故事小插曲会更有意思,更便于理解。
苏东坡的故事没讲完,李太白的一些传奇紧跟其上。
前面提到过北宋朝廷的分派,王宰相(安石)虽然政见与苏东坡不同,但其实两人的关系并非老死不相往来,非人们想象中的敌视仇恨,远没到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地步。苏东坡的才气王安石还是很欣赏,从另一角度上说,苏东坡还是王安石举荐上来的,只因惜才,但中间经历过几番波折,是苏东坡自身的原因。大才的人容易恃才,恃才起来冲昏了头脑把持控制不住,也容易惹笑话。
王安石《咏菊》中两句诗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西风即秋风,黄花即菊花,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耐久,如何会花瓣被吹落得满地金呢,苏东坡看见了后面补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被王安石瞧见了,逮住一个机会将苏东坡贬斥到黄州,去那边当两年官,后来苏东坡到了黄州,看见了这边的菊花秋风一吹叶子满地掉时,自己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当然,后来苏东坡向王安石认过错,这是后话。诸如此类的故事桥段还不少。当然,正史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