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客舍里修筑堡垒,以侵袭敝国的南部边
邑。我们敢请贵国借路,以便向虢国问罪。”虞公同意了,并且请求让自己先去
讨伐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君,虞君不听,于是起兵伐虢。这年夏天,晋国大夫里
克、荀息领兵会同虞军攻打虢国,灭掉了下阳。
……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
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
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
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
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
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
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
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
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
:“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枯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
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
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
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
‘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
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
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
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
祭了。这一次虞国就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
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
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
室。
「读解」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dú:一方面以本国宝物
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
以yīn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yù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
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
但是,攻城掠地的成功,却以不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实际利益和好处,
而因此失去了人心和道义。对于重视民心和道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
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
的立场上来决定取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