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但你的大脑却能沉着冷静地在一毫微秒之内处理完毕。
人脑的重量大约只有3英镑,然而包含的成分却像装满计算机电路的大厦组成的整个城市那样复杂。它肯定是我们有史以来所发现的最复杂、最令人惊异的事物。然而,人脑对我们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掌握的领域,因为总有一些研究不断地获得新发现,让人们对人脑如何运转产生进一步了解。
除“机械”层面的脑概念之外.还有心理和精神层面问题、思维作为通往灵魂的通道之流动、意识与潜意识、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三重而非两重cāo作系统的观点(爬行动物脑、边脑与大脑)、左脑与右脑的看法,如此等等。
有些人批评我对大脑和思维的此类分析过于简单化。也许在我初步涉猎该领域之后很久,会有持续的研究成果最终证明我的观点对错参半,而且会得到关于现实的自我完善的更合理见解,这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会欢欣鼓舞。但在眼下,不妨让我说:对你而言,是否有某位成果颇丰的心理学教授对我们此时称之为过于简单化的话题嗤之以鼻,其实并不重要。还是让你我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焦点上吧,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在发挥作用。我敢向你保证,我们此时讨论的途径和方法,已经在无数人身上奏效,对你也将管用。之所以说“发挥作用”,我的意思是说,它能使你从人生中得到你想要的更多东西。
对控制科学的探索使我相信:所谓的“潜意识思维”其实根本不是思维,而是一种由大脑和神经系统组成、由思维来运用和引导的目标追寻伺服机制。最可用的一种观念是:人并没有两种思维,而只有一种(或叫意识),它在cāo纵一台自动追寻目标的机器。这台自动化目标追寻机器的功能和电子伺服机制的功能如出一辙,但却比人类构想出的任何“电脑”、计算机或巡航导弹都神奇和复杂得多。
你身上的创造机制并非你独有。它会自动、客观地朝向成功和幸福或者不幸和失败的目标奋斗,至于结果如何,那取决于你为它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为它提供“成功目标”,它就会发挥“成功机制”的功能;为它提供消极目标,它就会同样客观、同样忠实地发挥“失败机制”的功能。与所有其他伺服机制一样,要想发挥作用,它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靶子、目标或问题。
简而言之,你想向这一机构传递的目标要经过自我意象的筛选,与自我意象不一致的目标会遭到排斥或修订。找到了改变自我意象的方法,你也就平息了它与你所设定目标之间的冲突。之后,如果你能将自己的目标直接传达给创造机制,它就会忠诚地帮你实现这些目标。
和任何其他伺服机制一样,创造机制要运用我们为它们输入的信息和数据(即想法、信念、描述)。我们对将要解决的问题的表达,是通过自身态度和对环境的描述来实现的数据(即想法、信念和描述)。
如果给自身创造机制输入这样的信息和数据:我们轻如鸿毛、低人一等、不值得关注、软弱无能(消极自我意象),那么,这一信息在处理和利用过程中,就会以实际体验的方式为我们提供“答案”。当我们认识的某个人的行为“错”得让人吃惊却又不知道错在何处,或者当我们表现出此类行为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向伺服机制传递了错误信息;此时伺服机制仍然在完美地发挥作用.但却在遵循一种严重的误解而行动。
在《与内心傀儡作斗争——外表正常者的疯狂》这本优秀著作中,戴维·维纳和吉尔伯特·海夫特博士写道:“很显然,即便我们当中最有教养的人,内心也存在一种疯狂,这是一种可能的理xìng丧失,是我们必须应对的。”计算机专家在计算机出现某种严重故障时,喜欢耸耸肩用上这样一句行话——无用输入、无用输出。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