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包括著名橄榄球教练文斯·lún巴迪任教练的绿湾打包工队)也广泛应用书中提供的技巧。由于本书的成功,很快便有许多团体和个人邀请我发表演讲、进行巡回研讨、接受广播和电视采访,我甚至还应邀制作了自己的广播节目。教堂、大学和公司都发来请柬,请我谈谈自己的发现。最终,我又写了另外几本书,作为对该书的拓展和补充,其中包括《自我意象的魔力》。在我人生的后半辈,也就是该书首次出版30年之后,很欣慰地看到《心理控制术》每年仍然能卖出数万册而居高不下,这几乎完全依靠读者相互之间传递相告,而且眼下还引发了一些新看法、新观点。
随着岁月流逝,我一直在传授自我意象的魔力,耳闻目睹人们通过运用自我意象而取得可喜成果,从而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如今,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信: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东西,其实就是更充实的人生——我称此为“活力”,即一种不受自我意象强加的人为限制而无拘无束生活的体验。幸福、成功、安宁(无论你对想要追求的完满人生如何定义),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充实人生的体验。体验幸福、成功、自信等情感时,我们就会享受人生。如果抑制自己的能力、破坏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赐才华,并听任自己遭受焦虑、恐惧、自责和自憎的折磨,我们实际上就在扼杀唾手可得的生命力,就在抛弃造物主赋予我们的禀赋;只要拒绝生命的赋予,我们就在拥抱死神。
享受无拘无束人生的新计划
在我看来,哲学专家和精神病专家在对待人以及人所具有的自主图变的潜力(哪怕这种改变很伟大)这个问题上往往过分悲观。由于与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jiāo往的人都是所谓的“非正常”人,所以文学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各类反常的人和事,谈论部分人的自毁倾向。我担心许多人对此类看法和观点已经司空见惯,以至于开始将憎恨、破坏xìng本能、羞惭、自责之类的情感以及所有其他消极的东西,都视为正常的人类行为。而普通人在以微弱的意志去对抗人xìng中的这些消极力量、以获取健康和幸福时,却总是感到那么软弱无力。如果人xìng和人的环境在现实中的确就是这样的景象,那么自我完善的努力实际上就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
然而我相信(我的许多病人的亲身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你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中并非孤立无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求生本能”,这种本能永远都在努力为我们追求健康、幸福以及个体为享受美好人生应该具有的一切。这种求生本能通过我所称的“创造机制”为你效力,一旦正确运用,这种机制就会成为嵌入每个人内心的“自动成功机制”。
在本书中,我将竭力为你提供客观实用的观点和指南,以解放你的自我意象、充分激发你体内的“自动成功机制”。我相信,只要你愿意向它们提供合理的机会,你也一样能高兴而惊奇地看到自己经历的一切积极变化。
对潜意识思维科学的新见解
众所周知,对人的思维究竟有哪些组成成分这个问题,当前存有争议。填进你大脑的神经细胞要比银河中的星星还要多,有数千亿之众——其数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些神经细胞中,每个细胞都要从其他成千上万个细胞那里接收输入信息,然后又将信息发送给其他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形成多达数千亿个双向联接。在介绍大脑的著作《清新的空气,闪耀的火花》一书中,神经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莫里斯估计,如果每秒钟数一个神经联接,大概需要3200万年才能数完。
这样做有点像你点击自家电脑上的“新邮件”图标,发现有一两万封电子邮件信息需要分类、设置优先顺序、整理、回复,其目的就是让一切恢复正常,以便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任务,如系鞋带。想想会让你“不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