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在的所有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一定范围之内,拥有所有权能够让领导者去培养工作作风,努力维持企业使之得以世代传承。而沃森家族——尤其是老托马斯——完全陷入了自我的囹圄之中,担忧自己的命运甚于担忧企业的命运。
巴塔鞋业——策略之争起源
巴塔鞋业公司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后依然岿然耸立,它在69个国家有着超过4万名的员工,每年销售超过2亿双鞋。但在这100多年间,它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继承问题更是坎坷颇多。
巴塔鞋业公司由托马斯·巴塔在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地区一个叫兹林(Zlin)的城市创建。托马斯坚信他所创办的这个企业并不只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具,公司通过投资,致力于将兹林市改造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建筑和完善福利设施的城市。托马斯的远见卓识提高了公司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准,这些目标在公司的家族会议上还在不断被提起。老托马斯·巴塔
公司创始人托马斯于1932年死于飞机失事,没有留下遗嘱。老托马斯·巴塔的生活因为父亲的离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当时只有17岁,还没有作好接替父亲宝座的准备,因此领导公司的重任落在了叔叔简·巴塔的肩上。老托马斯·巴塔一直在他父亲的公司里工作并成长,他下定决心要子承父业。他人缘很好,精力充沛,而且做事脚踏实地,尽管他拥有巨大的财富,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制鞋匠。不过当他长大chéng rén后,他的叔叔始终不肯让位,结果两人之间产生了摩擦,经过长期僵持最后诉诸法庭。1966年,在老托马斯47岁时,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他最终获得了公司的股权。
老托马斯在1946年与索恩加·维特斯坦恩结婚,这位瑞士姑娘比他年轻13岁,老托马斯最终把她训练成了一位设计师。索恩加成为了他的商业伙伴,他们一起在加拿大创办了一家新的巴塔鞋业公司。不过,在老托马斯领导下的巴塔公司未能抓住完全开发其潜能的机会,以至于在耐克和阿迪达斯(见3.兄弟反目)等新兴鞋业品牌咄咄逼人的竞争攻势下,巴塔公司显得过于软弱。小汤姆·巴塔
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巴塔家庭也在不断扩大,新的成员包括一个儿子托马斯·乔治·巴塔(小汤姆)以及三个女儿克里斯廷、莫尼卡和罗丝玛丽。公司保守的文化和家族的中欧血统决定了女xìng在管理层中是没有地位的,小汤姆理所当然要成为公司的当家人。
小汤姆获得了富人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教育:他先是就读于一所英语寄宿学校,之后在多lún多大学获得学位。在父母亲的鼓励下,他在一家竞争对手的鞋业公司里工作了几年,研习商业,之后他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这样,在他加入巴塔之前,他就已经被训练成了一名真正的现代经理人。小汤姆在公司迅速得到了提升。1984年,老托马斯·巴塔在自己70岁之际决定退居二线,让当时36岁的小汤姆担任巴塔公司的总裁兼CEO。但老托马斯夫fù并没有放弃在公司的主导地位,因此,巴塔鞋业的老板现在不是一位或两位,而是三位:老托马斯、索恩加还有聪明又坚毅的小汤姆。
第二部分 第38节:王冠之争(10)
尽管小汤姆具有管理方面的才干,但他的风格比较内向沉稳,他还需要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他需要和他爱社jiāo的父亲分开。但是随着老托马斯日渐衰老,索恩加变得越来越强势。开始只是非正式的,后来她又进入了母公司董事会。当小汤姆想要让部分公司业务进入股票市场时,索恩加提出了反对意见,她的理念是想让巴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有公司,而不愿让别人分享巴塔。小汤姆还有很多观念和他的父母迥异,尽管许多人认为他是对的,但最终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