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性善而称尧c舜也。
〔3〕法尧c舜,则尽君臣之道而仁矣。不法尧c舜,则慢君而不仁矣。二端之外,更无他道,出乎此,则人乎比矣,可不谨哉
〔4〕幽,暗。厉,虐。皆恶溢也。苟得其实,则虽有孝子慈孙爱其祖考之甚者,亦不得废公义而改之。言不仁上祸必至于此,可惧之甚也。
〔5〕诗,大雅荡之篇。
〔6〕言商纣之所当鉴者,近在夏柒之世。而孟子引之,又欲後人以幽c厉为鉴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1〕。国。〔2〕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3〕。今恶〔4〕死亡而乐〔5〕不仁,是犹恶醉而强〔6〕酒。”〔7〕
〔1〕三代,谓夏c商c周也。禹,汤,文c武,以仁得之。桀,纣,幽c厉,以不仁失之。
〔2〕国,渭诸侯之国。
〔3〕言必死亡。
〔4〕恶,去声。
〔5〕乐,音洛。
〔6〕强,上声。
〔7〕此承上章之意而推言之也。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1〕。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2〕。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3〕。”〔4〕
〔1〕“治人”之治,平声。“不治”之治,去声。我爱人,而人不亲我,则反求诸己,恐我
之仁未至也。“智”,“敬”,放此。〔2〕不得,谓不得其所欲,如“不亲”c“不治”c”不答”是也。反求诸己,谓“反其仁”c“反其智”c“反其敬”也。如此,则其自治益详,而身无不正矣。天下归之,极言其效也。〔3〕解见前篇。〔4〕亦承上章而言。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
〔1〕恒,胡登反,常也。虽常言之,而未必知其言之有序也。故推言之,而又以家本乎身也。此亦承上章而推言之。大学所谓“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是故也。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1〕。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2〕”
〔1〕巨室,世臣大家也。得罪,谓身不正而取怨怒也。麦丘邑人祝齐桓公曰:”愿主君无得
罪于群臣百姓。”意盖如此。
〔2〕慕,向也,心说诚服之谓也。沛然,盛大流行之貌。溢,
充满也,盖巨室上心难以力服,而国人素所取信:今既悦服,则国人皆服,而吾德教之所施可以无远而不至矣。此亦承上章而言。盖君子不患人心之不服,而患吾身之不修。吾身既修,则人心之难服者服,而无一人之不服矣。林氏曰:“战国之世,诸侯失德,巨室擅权,为患甚矣。然或者不修其本而遽欲胜之,则未必能胜而適以取祸。故盂子推本而言:惟务修德以服其心。彼既悦服,则吾之德教无所留碍,可以及乎天下矣。裴度所谓韩弘舆疾讨贼,承宗敛手削地,非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特以处置得宜,能服其心故尔,正此类也。”
〔1〕有道之世,人皆佳德,而位必称其德之大小。天下无道,人不修德,则但以力相役而已。
〔2〕天者,理势之当然也。
〔3〕引此以言小役大c弱役强之事也。令,出令以使人也。受命,听命于人也。物,犹人也。
〔4〕女,去声。以女与人也。吴,蛮夷之国也。景公羞与为昏而畏其强,故涕位而以女与之。
〔5〕言小国不修德以自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