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头头们抽的烟也以大中华居多。当我的朋友到各部门办事时,他们递的烟都是自己平常抽的一般香烟,因此县城就传开了:这么大家公司,怎么抽这样简陋的烟一定是家没钱的骗子公司。这个20万人的贫困县中,据说吃财政的就有近两万人。县里的干部多如牛毛,四大班子中,享受副县长以上待遇的有近40人,副县长和县长助理就有15人之多。很多干部白天黑夜地在麻将桌前度过他们欢乐而自豪的日子。
第389节:二c典型的竞底技术
我的朋友曾好奇地问过当地的一些干部:为何不尽快把国家级贫困县这个不光荣的帽子摘掉呢他们很不屑地回答说:这你就外行了,这顶帽子是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只有带了这顶帽子,国家才给我们按时开工资,我们怎么能把这顶帽子摘掉呢中国以乞讨为职业的乞丐们,是处心积虑把普通人的同情心打到底线,让他们施舍财物,而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做法和职业乞丐如出一辙。他们不思进取,故意把县里的经济状况搞得悲惨不堪,从而获得了逼国家和省里补贴的竞底实力。但在这种悲惨的大环境中,他们会把自己的小日子经营得有滋有味c怡然自得。在中国,这种穷庙富方丈的情况绝非罕见。有一种残酷的乞讨方式,是大人向别的人家以10元钱一天租借一个婴儿,然后上街乞讨,迫使人们看在可怜婴儿的分上,给予救济。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那些贫穷的百姓就像乞丐手里的婴儿,他们成了县里向上级政府竞底的本钱。百姓越贫穷,县里竞底的实力就越强,索要补贴和救济的口气就越强硬,而实际上得到的资金也可能越多,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上级政府对此也不胜其烦,他们也在设法不断地抬高底线。经济学者钟朋荣对此现象,曾专门提出治理方案:治穷先治懒c治懒必须逼c逼民先逼官,这种以竞底治竞底的方针,也许在中国是管用的。案例:李书福以竞底方式造汽车1986年,李书福由生产冰箱配件改为生产电冰箱,虽然质量有些粗糙,但在当时特殊的短缺经济下,市场还有点供不应求。但1989年6月,国家忽然规定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李书福的厂没有列入定点名单。这时候的李书福,竞底技术还不够高超,他很听话地把自己的冰箱厂关掉。但一些竞底手段高的企业,如美的c科龙也没有列入定点名单,他们在地下状态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并最终竞底成功,获得国家认可,成为冰箱行业巨头。
第390节:二c典型的竞底技术
李书福吃一堑长一智,从这件事彻底明白,在中国,敢竞底c会竞底的人才吃得开。1996年,李书福开始造汽车,他的厂根本没有汽车生产经营权,但他这一回的竞底手腕显然比做冰箱时代更高超:先干了再说。到1997年,李书福和四川德阳监狱下属的一个有生产经营权的汽车厂成立吉利公司,吉利靠借腹生子,终于拿到了微型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李书福又开始大玩竞底技巧,吉利拿微型客车的生产目录在政策底线上打擦边球,在吉利汽车根本没有进入国家轿车生产目录的时候,两厢的吉利汽车就钻着微型客车的空档在销售。1998年8月,吉利豪情下线,但销量只有区区几百辆。李书福做了多项改进后,销量稍有上升但不明显,因此,他不得不投入巨资开发新车。到2001年6月,国家发布车辆产品公告,吉利申报的新产品及改进车型都没有列入,这意味着吉利刚开发的跑车c三厢车暂时领不到准生证,竞争对手拿着相关报纸四处散发,吉利汽车的销量明显受到影响。事已至此,李书福实在想不到还能向哪个方向竞底,他只好张开大嘴,向社会c向媒体c向相关主管部门呼吁: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