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轻人被打到底线;二是全行业的利润微薄,任正非常常感慨:高科技像萝卜c白菜一样没钱赚,这就是竞底之祸,而始作俑者却是华为自身;三是华为18年来没有原创产品发明,因为竞底战略强调决策c思想统一,本质上不支持思想开放,自然很难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思想和产品。竞底能让华为在通信制造业领袖群伦吗当然不能,因为领袖型的企业是靠竞优造成的,如ib微软c安利,等等。华为未来的道路在哪里我们将在第七章探讨。但可以简单地说,如果华为没有成功地从竞底转为竞优,总有一天,人们会对着一个华丽的庞大废墟感叹道:华为成也竞底,败也竞底。案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竞底实质中国人并不擅长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很少形成较有影响的理论。台湾学者曾仕强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管理,名噪一时,他说这种管理有三个核心,在此一一剖析如下:1修己洞悉人性,即洞悉人性动态变化,掌控变数,有效沟通,拥有丰沛能耐。修已,实际上就是对内竞底。而为何要洞悉人性呢由于人性的动态变化,会导致底线的变化,因此,竞底者必须加以洞悉。如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竞底,往往比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企业文化的色彩。

    第32节:二c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

    高明的竞底者常常观察手下的被竞底者,离底线还有多远,以便掌握适当的竞底强度,以免击穿底线。如任正非在运转华为时,就得不断地观察:这块毛巾拧到什么程度还能不能再拧紧一点或者是否拧得太紧了,该适当地松一点。这就是掌控变数。2安人知人善任,即掌握识人读心的领导能力,栽培能干得力的左右手。安人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被竞底者安于被竞底的状态,同时栽培左右手,以便更好地控制下层被竞底者,以保持竞底组织的长期稳定运行。中国企业目前安人的较好办法,就是柳传志倡议的入模子,也就是员工比较痛恨的洗脑。3治世运筹帷幄,轻松愉快,宁静致远,日理万机而不失策。竞底战略运行的理想状态,是不失策,也即任正非所说的只有毛巾拧干了,毛巾还不断,这才是最佳状态。而所谓的失策,就是击穿了底线,毛巾拧断了,企业也完了,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从对中国式管理的三个核心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竞底理论的部分运用而已。为何这种中国式管理不能流行于欧美呢因为他们的主流文化已经升级为竞优,竞底文化受到了法律的限制。如明基收购西门子的手机部门后,想让欧洲员工像大陆或台湾员工一样加班竞底,最终因员工依法抵制,最后明基不得不认赔8亿多欧元。

    第33节:三c中国竞底的普遍性

    三c中国竞底的普遍性竞底在中国社会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如果说它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民族性之一,恐怕一点也不为过。从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c卧薪尝胆c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到现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c公而忘私c活着干,死了算c没有任何借口等风靡一时的口号,无一不浸透着竞底的精神。无独有偶,在华为发生众多横死事件后,任正非在公众训话中,对此也有一句类似的名言:人生是美好的,但过程充满了痛苦。在讲话中,任正非没有反省,唯有对艰难奋斗的再提倡c再强调。头悬梁,锥刺股压榨的是人的生理资源,这当然是不可持续的;而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口号中,人上人是没有止境的,苦中苦也是没有限度的,但人生苦短,人们对苦难的承受底线,也不是可以持续地开掘下去的。以提高人们对痛苦c对丑恶的承受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这绝不是提升人的价值的有效途径。正因为中国人实施的竞底战略,才出现了经济快速腾飞三十年,而人均收入只有美国人的29的奇迹,也才有打工妹18~20年收入没有实际增长的悲剧。案例:重压下的花朵中国儿童们的竞底式生存竞底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