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国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只要稍稍用心观察,就可以轻易在身边找到竞底的事例。深圳荔园小学是市里一所有口皆碑的好学校,其教学特点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平心而论,荔园的校长和老师们,都是极其负责的,否则,按照竞底特点,他们不可能安稳地在一所好学校里就职。例如某年级八个班的语文课,由甲c乙两位老师负责,学校将按各班的平均成绩c最高最低成绩等一系列基于分数的指标,来考核甲c乙的工作业绩。如此一来,甲c乙老师为了使自己班上的学生在语文成绩上胜过对方,则本能地倾向于加大学生的语文作业。同样,数学和英语老师也面临着类似的压力,他们也会加大自己这门课程的作业,与语文老师争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各科老师竞相发力的结果,是可怜的小学生们负担日趋沉重。尽管深圳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孩子们的负担却越来越重:1首先被剥夺的,是娱乐时间,在巨大的学业压力面前,童年的快乐自然无足轻重;2其次被消灭的,是正常生活时间,孩子们不再能轻松地散步,读课外书;3最后被压缩的,是起码的生理时间睡眠时间。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健全的人格,而不积极协助执行老师的竞底政策,那学生立刻就面临完不成作业c退步的局面。退步的学生拉低了班级的平均成绩,必然会影响科任老师的政绩,因此科任老师会通过排名次c课堂批评c留校c召家长谈话等一系列措施,将学生纳入竞底的正轨,这些纠正措施显然将对学生的自信心形成重大打击,影响其人格发展。因此,家长只得两害相权取其轻,认真配合老师,不让儿童玩c干家务,尽量集中所有时间在功课上。

    第34节:三c中国竞底的普遍性

    那么,能否通过转学来改变境遇呢实际上,所有好学校都和荔园小学的操作模式一样,而口碑差的学校,男生变坏c女生早恋的风险,不是一般家长所愿意承受的,这又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正如李志强对他手下打工妹的生存状态了如指掌一般,学校对儿童们的压力也心知肚明,但校长照样有自己的苦衷:如果不采取竞底政策,学校的名次退步了,那么教育局很可能摘掉校长的乌纱帽。再进一步说,如果市教育局不对校长施加竞底压力,深圳市的升学率势必在广东省退步,那么教育局长也干不成。照这样一直追溯上去,一个小学生所受到的竞底压力,可以最终追溯到教育部长乃至总理身上。而总理来自民众,反过来说,竞底的总根源还是出在民众的身上。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如此竞底,那么高等教育是否又明智一点呢中国刚开始研究生教育时,一名教授每年基本招一个博士c两三名硕士,而现在居然能带100名博士。我的同学2008年来参加航展,自豪地向我表示自己带了28名工科博士,我跟他开玩笑:这么多学生带得过来吗他倒也很坦率:只要能搞到项目,搞到钱就行,反正也不是我带,下面有一个团队,我在行内的人头熟,他们有问题我知道该让他们去找谁就行了。工科教授也许还有项目和经费的底线限制,文科教授们就更加可以竞底了,我的同学告诉我:他带28个博士并不算多,还有一个教授带100名博士的。我想,恐怕这真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教授招研究生时,多多益善,但在带研究生时,不仅在知识传授上对他们实行掺水式竞底,同时也在工作报酬上对他们竞底。所谓的博士硕士,不过是教授的超级廉价劳动力。很多教授的专著,其实都是老师出个点子,完全由研究生们捉刀。而研究生们由于被竞底,收入微薄,且没有署名权,当然无心认真为教授打工,也反过来对教授竞底:从网上c杂志上大段抄袭别人的东西,填充在为教授撰写的专著中。

    第35节:三c中国竞底的普遍性

    最后,底线被击穿,知名教授的专著被人指控剽窃。这样的闹剧,年年都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