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湿热咳嗽,治“宜从开泄”,药用“轻苦微辛”,喜用芦根c滑石c薏苡仁c通草c天花粉c杏仁c绿豆衣为主治疗。
凡肺胃阴虚,“法当补养胃阴虚则补母之治也”,故常用麦冬c沙参c石斛c玉竹c茯苓c白扁豆c人参c粳米c甘草等为主治疗。
凡胆火犯肺治宜“清解木郁之火”,喜用丹皮c连翘c栀皮c薄荷梗c苦丁茶c菊花叶c杏仁c蒌皮等味。
凡肺脾两虚,“土旺生金,不必穷究其嗽。”治多从异功散或建中汤加味。
凡肾胃阴虚,叶氏创用“摄纳下焦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填实在下,清肃在上”,早服补肾丸药直大下焦,晚服补脾胃药。
凡肺肾双亏,阴不足者“当用摄纳肾阴滋养柔金”喜用都气丸加百合c阿胶c麦冬等味补益肺肾,纳气归元;阳虚为主者,常用肾气丸加沉香c紫河车,胡桃仁,人参c黄芪五味子等温肾纳气。
种种治法,构思巧妙,实堪效法。
下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医案进行分析。
1风寒犯肺
案1寒伤卫阳,咳嗽
川桂枝杏仁薏仁炙草生姜大枣
方解:寒伤卫阳,言风寒外束肌表,侵袭肺卫,病以咳嗽为主证,但当伴有恶风c发热等表寒证,咳嗽其痰当清稀色白。治当辛温宣肺,化痰止咳。药用桂枝c生姜辛温解表,杏仁c薏苡仁降气化痰止咳;甘草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合生姜c大枣调护脾胃,调和营卫。
吴,劳力神疲,遇风则咳,此乃卫阳受伤,宜和经脉之气,勿用逐瘀攻伤之药。当归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按:河问六书咳嗽篇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叶氏认为,外邪咳嗽的病因病机不外“易感客邪,肺卫虚耳”。风寒袭表,“新凉外束”“营虚卫薄”,“卫阳怫郁”或“卫阳失护”,产生咳嗽。其治疗“法宜和之,“治以辛温以疏散风寒宣通肺气。”大凡风寒外感初起,咳嗽形寒痰白清稀,或有恶寒发热,或有头痛,苔薄白一脉浮等,证属风寒犯肺证,治宜辛温宣肺法。
但用药辛温不易过温,过温则伤阴化燥,反伤肺气。因肺主宣降,故用药亦宜宣中有降。叶桂常用桂枝汤去芍药加杏仁c苏叶c薏苡仁等为主治疗。药用桂枝c生姜c茹c叶宣肺散寒辛温而不燥烈;杏仁c薏苡仁降气化痰止咳;甘草既能化痰止咳,又合生姜c大枣调护脾胃,调和营卫。诸药相伍,宣中有降,温而不燥。痰多者加茯苓c橘红痰稠者加玉竹c瓜蒌仁,口渴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2风热犯肺
案2温邪外袭,咳嗽头胀,当清上焦。
杏仁桑皮桔梗象贝通草芦根
方解:风热之邪犯肺,证见咳嗽,或为呛咳,痰粘稠,咯痰不爽,或有咽痛,风热上犯清窍,故见头痛。治宜辛凉宣肺,化痰止咳。方用桑叶辛凉疏风解表,杏仁c桔梗一宣一降,肃肺化痰,象贝清热化痰。芦根c通草清泄肺气。全方清中有透透中寓清。
附:用薏仁止咳嗽的作用:苡仁所起之作用,大致有三:一为藉其淡渗之力,渗泄湿邪二为藉其滑利之性,引邪外出,三为藉其下降之功,协助降气。叶氏之学生在总结叶氏治疗伤暑之唼时说;“因予暑者,为熏蒸之气,清肃必伤,当与微辛微凉,苦降淡渗,俾上焦蒙昧之邪,下移出腑而后已”。不仅治暑咳用苡仁是此机理,凡用苡仁治外感咳嗽均同一机杼。
案3风热咳,经用不止
活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