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显而易见,各地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文化,与先后统治过各地的统治者的文化模式有很大的一致性,这些统治者有腓尼基人c希腊人c罗马人c拜占廷人和阿拉伯人。在阿特拉斯山脉1和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地区,不多的降雨可以容许游牧经济;在这些地区,古老的文化成分历尽沧桑保存了下来。然而,无论从考古材料还是从经典材料中所了解到的有关这些文化成分的信息,都是微不足道的。

    1阿特拉斯山脉非洲西北部山脉,位于地中海和撒哈拉之间。

    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大多数典型的北非文化遗留成分都被消灭掉了。北非的环境与伊斯兰起源的阿拉伯半岛的环境如此之近,以至于伊斯兰文化模式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全部引进北非。此外,游牧阿拉伯人以整个部落的方式移民到北非内地。由于伊斯兰文化威望的支持,他们就能够确立对当地人口的文化优势。

    埃及以南以东的非洲东北部,形成了一个文化和种族的独特地区。当地的居民一般称之为“非洲之角的人”。体质特征使他们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他们兼有极深的肤色和高加索人种的五官特征。他们的毛发和典型的尼格罗人种的毛发截然不同;尼格罗人的毛发粗硬密而卷曲,任其生长时,尼格罗人的头发就会长得象一丛浓密的灌木。

    非洲之角表现出三种独特的文化,两种在低地,一种在阿比西尼亚高地。两种低地文化都建立在畜牧经济的基础之上。其中之一是索马里文化,在许多方面,它遵循着为人熟知的闪米持人的畜牧文化模式。其经济以骆驼c绵羊c山羊为重心,偶然也有人养少量的牛。另一种家畜型的经济以盖拉人1的经济为典型。这是典型的非洲奶制品业文化,牛是最重要的家畜。而阿比西尼亚的文化却是建立在农业和家畜饲养基础上的混合经济,不过其中的农业最为重要。因为阿比西尼亚人在三世纪已改宗基督教,而且在整个有史时代之中,他们首先是与其它基督教文化社会,后来是与穆斯林文化社会保持着接触,所以他们的文化与其说是非洲文化,毋宁说是近东文化。它表现出拜占廷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强烈影响,其政治制度基本上是闪米特类型的政治制度。

    黑非洲negr一africa自撒哈拉南缘苏丹2东部起,直至南部非洲的尽头。人们在非洲南部遇见的,是成分变异较大的科伊桑类型的人,即布须曼霍屯督体型和文化的若干民族集群。尽管有许多地域变异,整个南部非洲的民族集群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看来此地各种不同的文化都具有共同的远祖。各族的差异在技术和经济组织领域最为明显,这些文化侧面最容易受自然环境和外族接触的影响。此外,在政治集团的规模和组织模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1盖拉人gal一译加拉人,自称“奥罗莫人”,非洲十大民族之一,多半住埃塞俄比亚,信基督教。

    2苏丹此处的苏丹不指现代的苏丹国,而是一个地理区域,泛指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的整个地区。

    黑非洲各地普遍存在某些共同的社会模式。多偶制普遍存在,这与普遍存在的女多于男的现象相关。女多于男的现象,部分原因是男子的活动危险性更大,部分原因是女性出生率和存活率明显地趋向于超过男性的出生率和存活率。聘金的现象普遍存在。聘金主要与补偿娘家的损失相联系,用来支付娘家失去女儿及其婚后可能出生的孩子的劳动力中所蒙受的损失。这使妇女不至于沦为丈夫的奴隶,这使她因愤怒而需要离婚时,不至于受到阻拦。

    黑非洲基本的c普遍的宗教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对象主要是血亲部族的始祖和留在记忆中的建功立业的英雄。人们坚信,已故的先人对后代的所作所为抱着浓厚的兴趣。祖先既可以给人帮助,也可以给人带来损害。可以用祈祷,尤其是用祭献来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