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丹东部到南部非洲的非洲高原分散的考古发现说明,布须曼霍屯督2体型的人曾经比有史时代之中的分布更加向北,而高加索体型的人的分布则更加向南。由于缺少皮肤色素c毛发形态等方面的线索,有些东非发现的人类化石大概会被归入高加索人种,倘若它们是在其它地区发现的话。
1高加索人种即白种人
2布须曼霍屯督人既可算作一个民族集团,亦有学者将其分开算作两个民族集团,今居西南非洲。为南非和东非最古老居民。2500年前分布甚广,遍布南非和东非。近代受西方殖民主义者压迫,濒于灭绝。属尼格罗人种科伊桑类型。
非洲新石器文化起源于西南亚新石器文化中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两个地区的技术基本相同。撒哈拉以北的一切地区,非洲新石器时代的经济似乎是建立在西南亚的作物栽培和家畜饲养之上的。许多引进的作物可能与北非种属相近的植物有过杂交混种。然而,经济意义重要的家畜之中,没有一种是在非洲大陆上驯化的。不错,埃及人驯化了猫,但是这种动物给人的贡献,与其说是身体上的满足,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满足。
今日西非和苏丹种植的作物多半起源于美洲或东南亚。其余作物似乎多半是在阿比西尼亚驯化的。那些早在新石器时代可能就在撒哈拉以南栽培的作物,是各种小米和块根作物。
显然,进入非洲的新石器移民的主要迁徒路线,是过西奈半岛越红海的这一条路线。畜牧经济所需的技术被发展起来之后,发生了许多次从阿拉伯半岛进入非洲之角的迁徙。移民的浪潮在史前时代的末期自始至终都在继续。在非洲之角,这个移民期一直延续到基督纪年之初。在往后,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一次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它使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部落遍布于半干燥北非的很大一部分地区。
就此而论,应该指出,马和骆驼到达非洲的时间都比较晚。非洲大陆任何地点出现马最早的时间,似乎都与公元前1500年左右喜克索人1对埃及的入侵有联系。埃及人从这群短期内征服他们的人那里接过了马,但是他们只将马用于作战。马被用来牵引一人驾驶的战车。驭手的主要武器是弓箭。作战时,他把缰绳缚于腰部,腾出双手搭箭弯弓。埃及人的独创性和手工艺使他们的战车成为古代世界最轻便c最坚实的战车。托勒密王朝1之前,埃及人尚未使用骆驼,虽然至少有一幅石雕确定无疑是骆驼,而且是早期王国时代的作品。
1喜克索人hyk译“海克索斯人”。自亚洲进入埃及的古代游牧民族。族源不明,一说为腓尼基人的一支,一说为闪米特人与胡里特人的混合后裔。前18世纪侵入埃及。据传有6代国王为喜克索人,他们统治埃及长达一百多年。前1580年被埃及人逐出。
1托勒密王朝希腊化时期埃及王朝名,前323前30年。
非洲大陆没有青铜时代,原因常常被认为是铁的发现早,而且铁是非洲人发现的。现在看来,原因更可能是,直到在相邻的欧亚地区里铁已经取代了青铜之后,石器仍在非洲继续使用之中。技术c工具形制和武器形态强有力地说明,黑人居住的非洲地区的铁加工,是从印度或印度尼西亚传入的,而不是从欧洲或近东传来的。
72 有史时期的非洲民族
整个的有史时期,非洲自始至终在种族和文化上都被撒哈拉大沙漠分为两半。在这片浩瀚的荒漠以北,非洲人口始终以高加索人种为主,此地的非洲诸文化基本上是欧亚大陆文化。北非首先是经典的泛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继后,从8世纪直到目前,它成为分布广泛的伊斯兰文明的一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以尼格罗人种为主,此地的诸多文化,尽管偶然添加了一些外来的源头,却始终保持了独特的性质。没必要在此写下北非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