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智,乐之用圆而神,右文增美,尚礼让,斥奔竟1

    按古代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到周代的时候,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财富比较充裕,可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需要,但人们并不满足生理官能上的快感和享受,还要求精神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周公根据这样的客观需要,为了巩固社会的统一和秩序,制礼作乐,以道德文化和艺术的美感形式,培养人的文明礼让行为,消除野蛮争斗的劣根性。

    当然,蔡元培并不认为审美文明是从周代开始的,只是说周代统一了各个部落后,社会比较安定,实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因此人们才有了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这里,“人类公

    1中国伦理学史,第8687页。

    660

    4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性“的含义是十分明白的,即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幸福,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本质。他从审美角度确证人的本质,是在分析两种”对待“条件之后得出来的:一是”人类公性“与其自私的生理属性相区别;二是人性与动物相区别。

    当然,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不仅仅是审美,还有伦理之爱,巫祝祭祀,知识教育等等。这些精神生活的内容在先秦时用“礼”与“乐”来概括。先秦儒家关于礼乐的观点,关于审美与政治c伦理道德相统一相区别的观点,论述是比较深刻的,从而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根本特点和社会意义:礼以理智与规范使人符合规矩,达到社会的统一,就是所谓“方以智”

    ;乐美c文c仪式等用形象情感打动人心,使社会道德c秩序,成为个体的内在要求和自愿自觉的行动,就是所谓“圆以神”。

    前者是外在的,带有强制性,后者是内在的,自觉的,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使人的精神既是自由的,又是定向发展的。这就是“礼乐相济”的意义。蔡元培充分肯定和继承了礼乐相济的观点,并从西方美学思想中吸取营养,如立普斯的“移情”说,康德的美感“自由”说等。

    在美育实践中,他都作了充分的发挥,加强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实践意义。

    二

    他从分析现实生活出发,指出了审美与实用的区别与联系,肯定了审美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认识人生的真正乐趣和意义。他指出:

    人之生也,不能无衣c食与宫室。而此三者,常于实用之外,又参以美术之意味。

    如食物本以适口腹也,而装置又求其悦目;衣服本以御寒暑也,而花样常见其翻

    66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46

    新;宫室本以庇风雨也,而建筑之术,尤于美学上有之价值1。

    植物的花,不过为果实的准备,而梅c杏c桃c李之属,诗人所咏叹的,以花为多。专供玩赏之花,且有因人择的作用,而不能结果的。动物的羽毛,所以御寒,人因有制裘c织呢的习惯,然白鹭之羽,孔雀之尾,乃专以供装饰。宫室,可以避风雨就好了,何以要雕刻与彩画器具,可以应用就好了,何以要图画语言,可以达意就好了,何以要特别音调的诗歌可以证明美的作用,是超越乎利用的范围的2。

    以上这两段话,都是强调审美与实用是互有区别的,它有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就在于它能赏心悦目,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也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审美超脱,其中的一个内容是指超越实用的范围,即强调审美与实用的不同。

    “适口腹”

    c“御寒暑”

    c“庇风雨”

    ,都是为了满足生理机体上的需要,是维护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但是人们对于实用的物质对象还要尽量地加以美化,使其具有“悦目”

    c“悦耳”的价值。

    这两者是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