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种“又有礼俗文例以节奏之”的叙事诗,以黄遵宪的诗作最为典型,康有为对黄诗评论,可作注脚:

    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博以寰球之游历,浩渺肆恣,感激豪宕,情深而意远,益动于自然,而华严随现矣2。

    抒情诗与叙事诗的艺术特征是不同的。康有为指出:

    其或困境而移情,乐喜不问,哀乐异时,则又玉磬铿铿,和管锵锵,铁笛裂裂,琴丝愔愔,皆自然而不可以己者哉3

    抒情诗与叙事诗的艺术特征有所不同。

    但仍然有情,有境,在

    1礼运注。

    2康有为诗文选,第101页。

    3同上,第107页。

    21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91

    艺术风格上,都要求“自然”。这是正确的。我们不能把康有为关于诗义论述,只看成是“言之有节文者”

    的形式意味。

    他还论述了诗的情境c叙事诗与抒情诗艺术特征的异同等方面,内涵较为丰富c深沉。

    二 诗人。

    康有为认为诗人具有“志深厚而气雄直”

    ,“莽天地而独步”的修养和审美态度。但是,由于康有为从孔子的“游于艺”

    1的观点出发,把诗歌创作看成是“余事”。而小说虽可与“六艺”并称为“七岑”

    ,但仍是“茶余饭后”用作“戏谑”的消闲文学2。他在诗集自序中作了这样的自我解剖:吾童好讽诗,而学在撢理,既不离人性,又好事,不能雕肝呕肺以为诗人。然性好游,嗜山水,爱风竹,船唇马背,野店驿亭,不暇为学,则余事为诗,天人之感多矣3。

    尽管在实际生活中,康有为以儒家一套作为处世哲学,但当面对自然山水的旅游之中,诗人“雅兴”

    4得到了展露,道家艺术精神也得到张扬。

    “性好游,嗜山水,爱风竹”

    ,都是非功利的审美状态,与“莽天地而独步”相一致,摆脱了实际生活中那种“撢理”

    研究理论

    c“好事”

    喜欢活动的急功好利。

    这是创作的审美状态,但不等于审美没有目的性。

    康

    1论语。述而。

    2康有为诗文选,第232页。

    3同上,第108页。

    4同上,第157页。

    212

    69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有为强调诗文不但要能“述国政,陈风俗”

    ,而且应在写作上要求其详略得当,纲目分明,做到“易诵”

    c“明备”

    ,能较好地反映各个时代的政治社会生活。

    三 诗境。

    康有为在诗境的问题上,既肯定诗境的多样性,又有追求雄壮诗境的倾向性。中国诗话c词话的传统的批评手法是印象式的批评。康有为继承了这一手法,大致概括出十三种诗境:1 “亭立而不矜,迤灏而渊渟”优雅;2 “月明而山行”自然;3 “石破而惊天”出人意表;4 “风雨怒号,金铁飞鸣”壮美;5 “山水妙丽,天日晶晴”妙丽;6 “万马战酣,旌旗飞萦”激烈;7 “广殿排仗,冕旒严凝”庄严;8 “岩藤落叶,面壁老僧”寂静;9 “万花放晓,仕女春盈”鲜明;10“深山大河,巨海积沙”壮阔;“崇峰攒天,洪波叠岭”层出不穷;ac“飞雪蔽地,潮海极目”辽阔无边;ad“烟岫郁攸,蜿蜒漫空”变幻靡空。

    ae对于这十三种诗境的说明,一半来自康有为诗文选的注释,另一半是我们根据康有为诗论中概括出来的。这十三种诗境能够并列在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