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姚鼐之论述。不过,姚鼐死后,桐城派遇到了新的形势c新的问题。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的震撼,使得封建统治所要求于文学者,已经不是“华国文章”

    ,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8页。

    14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31

    而是要更直接c更实际地有助于封建统治者的重新稳定。曾国藩十分敏锐地感受到这个问题,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

    1的观点,从古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理论的探索。

    一方面,他为了给桐城派找出路,把“经济致用”的口号,从早期改良主义者手中夺过来,而注入不同的内容,用以代替桐城派“义理c考据c词章”这个体系中“义理”之首位。他在圣哲画象记里,取“义理c考据c词章”之说,以概孔门四科,把“德行”

    c“政事”两科并入“义理”之内。而四科之中,首先标举诸葛亮c陆贽c范仲淹c司马光四人,许为“德行”而兼“政事”

    ,得“义理”之全;然后才是濂c洛c关c闽五子,只承认他们占了“德行”一科,仅得“义理”之偏,并且只承认他们是大致不差,“其大者多合洙泗”

    而已。

    2在姚鼐的体系中,“义理”

    只是宋儒的义理,程c朱是继承孔c孟“道统”的正宗,根本没有诸葛亮c陆贽等人的地位。诸葛亮的治术,一向还被理学家议其“不纯”

    ,是否够得上儒家的资格都还有问题。

    而在曾国藩这个体系中,这些实践的封建政治家却成了“义理”的最完满的代表,压在宋五子头上,巍然居四科之首。显然,此“义理”已非彼之“义理”

    ,实在就是“经济”的别称。曾国藩还公然说道:“古文之道,无施不可,但不宜说理耳。”

    3更干脆把方苞c姚鼐所谓“义理”抛到一边去。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1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3页。

    3致吴南屏书,书札卷7。

    150

    43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所谓“经济致用”

    ,早期改良主义者用来攻击桐城派,方东树畏之如毒药;曾国藩却用它来发挥“躬行实践”

    1的疗救妙方,变成了桐城派的续命汤。陆贽和马端临,是早期改良主义者所推崇的人物,作为反唐c宋八家,反桐城派的两面旗帜2;曾国藩又把他们夺过来,纳入自己的体系。其关键在于他是洋务派的先驱人物。他依据情势发展,主张要“变”

    ,反对顽守“祖宗成例”。所以他在文学上能抛开方c姚辈所谓“义理”

    ,实际上代之以“经济”。即所谓“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

    3可是他所要的“变”

    ,是以对外妥协,换取新装备,加强封建制度的统治,不同于早期改良派主张的,即把封建制度改变成一个对内允许资本主义发展,对外足以与侵略者相抗衡的君主立宪制度。所以他所谓“经济”

    ,绝不是龚自珍c魏源c冯桂芬等所谓“经济”。后来桐城派文人黎庶昌在续古文辞类纂序中指出:

    至湘乡曾文正公出,扩姚氏而大之,并功c德,言为一涂,挈揽众长,轹归掩方,跨越百氏,将遂席两汉而还之三代,使司马迁c班固c韩愈之文绝而复续,岂非所谓豪杰之士,大雅不群者哉盖自欧阳氏以来,一人而已4。

    1曾国藩全集。家书一,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6页。

    2冯桂芬:复庄卫生书c中国近代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