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c有效运用这些资产。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c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其受托责任观是统一的,投资者出资委托企业管理层经营,希望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从而进行可持续投资;企业管理层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能够更好地持续履行受托责任,以为投资者提供回报,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构成企业经营者的目标。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有机统一的。
二c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c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c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实务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c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c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c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反映其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c子公司虽然是不同酌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c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