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不加以改革,所有新颖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将付诸东流。
但要实现上述各种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具体步骤,在我们这个“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国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制约着我们逐步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因素是很多的,很多论点不仅有传统文化的优势作后盾,而且更有长官意志在起阻碍作用。有人把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十条:1c搞素质教育纯粹是瞎折腾,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无本质区别。2c素质教育是针对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校长教师而来的,因而有校长教师认为这是对他们以前工作的否定,从而产生抵触情绪。3c应试教育要否认考试,这可不行取消考试,就取消了教育的主动权。4c应试教育好得很,是小平同志提倡的,是要为社会选拔人才,怎么能说不好呢而且现在国外政府还在牵头搞“精英教育计划”,而我们却要反对,想不通。5c应试教育是公正的。因为一切凭分数说话,考试也是公正的。一旦取消考试,就会造成新形式下的教育不公正。6c素质教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其与基础教育c应试教育的关系如何尚未弄清楚,主张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进行“冷处理”。7c素质教育也不过是一种教育模式,就像“愉快教育”c“成功教育”等一样,只是众多教育改革实验中的一种,大张旗鼓地宣传它,这样做会造成新的教育模式的一统,乃至僵化。8c素质教育如同以前的各种教改一样,也只是一阵风。9c素质教育及其“转轨”,都只是现任教委领导提出来的,说不定换届便不再提素质教育,现在坐观风向再说。10c实施素质教育导致成绩下降,家长不满意。素质教育无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见顾春c张会军主编中国素质教育大百科全书p104105,开明出版社1997年版。
上述十种观念的似是而非之处,是不言自明的。但问题在这许多混淆芜杂的观念却极有市场,也就是这许多观念中实在包含着一言难尽的“中国国情”。而“中国国情”不少时候被有些拿来当作遮羞布,掩盖自己失误的高招,作为为自己犯错误的挡箭牌,也成为阻碍进步的绊脚石。比如说素质无视各地区不同类学校这间办学的差异,其实这是典型的用“中国国情”来开脱自己应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职责,这实在误解了“素质教育”本身,以及推行“素质教育”循序渐进的程序。因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实行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逐渐推广,况且“素质教育”本身的内涵也极为深广,要全面将素质教育的特征加以实现,显然需要时日,尤其是在各地区经济c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就更是如此。但推行素质教育需要时日,面临困难,并不是不推行素质教育的理由,因为现今要办好任何一件事,都有极大的困难。只不过推行“素质教育”不可能给那些只看重实际利益的推行者,带来丰厚的利益,而且成就感也来得较为缓慢,故此他们把推行“素质教育”当作麻烦事来看。再者,譬如上述混乱观念中的第九条,即说明中国制度的延续性不强,完全可能因为一位官去留而更改,而“素质教育”作为全国教委下力气推行的整体性教育改革,居然都有捏拿在官员手里,这说明我们有法不依,教育处在人治的重围之中,而不能自拔。国家教委在1997年10月29日下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限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c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c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c活泼c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既然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