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科学与玄学人生观之争的据实考察后,写了一本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郭氏对唯科学主义scitntis论断是,这是一种与科学本身几乎无关的某些方面利用科学威望的一种思想情绪和倾向。见郭颖颐著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p1,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因为这种倾向在不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容易被及早意义到而得以纠偏,容易演变为技术至上主义,尤其是其间的庸俗唯物论,其负作用影响巨深,那么这种倾向又使得我们本来就孱弱的科学理性精神,以及从经验与实验中的科学实践,连带着遭受非议。新儒家们为了纠偏技术至上论的缺失,因此不惜穷力在中国古代教育里去找救病良方,说什么中国教育是注重生命c智慧和体悟的教育。固然中国古代的教育是注重生命的教育,由此推出教育是安顿生命的,而且得出“生命的体验是中国传统教育探究的法门”。张胜勇著反思与建构20世纪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中国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与民族化道路一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是书在论述教育文化哲学方面,颇有些发见,论述中国教育时亦有。但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少有论列,或基本没有。传统教育如何与现代教育接轨,在新的现实土壤里长出新苗,我论为其所谈多表皮。而且其思想来源于徐复观c牟宗三c唐君毅等新儒家,他对新儒家作用评价过高,对他们观点采缺乏应有的批判。新儒家的缺陷是明显的,但这是另题,此处不赘。生命体验固然重要,但生命哪能脱离制度文化c经济型态c地理人文环境,并将其孤悬来谈生命体验固然重内省轻行动,不假外求,而且多从自身修养着手。其实这带有农业社会的小规模教育的印迹,甚至我认为生命体验型的教育,更是一种自我教育,终身修炼的结果。生命体悟型教育,这也就是儒家教育重经验传递和层层相因和佛家教育重顿悟和苦行,都与直接的人之身体相关尤其是禅宗,最容易形成门派,以至造成门户之见,党派之见的原因,也就容易形成学术上的此消彼长,甚至互相扼杀,冰炭不容。说明我们传统的教育是封闭型c守成型的,与我们漫长而超稳定的农业社会是一脉相承的,而西方的教育不大固守派别,而是学说纷呈,说明其教育文化思想是开放型c开创型的,因而其教育学说也千姿百态,不像传统中国教育被注流思想把持和箝制着,因此有成就的学者都不依傍自己的老师,而是寻求,而中国教育则是传承导师之衣钵为己任。以上二者之区别,充分表明了制度文化对各个文化子体系的深入浸淫和久远的影响。前述张胜勇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未从制度文化c经济型态等方面,就会使其对生命体悟型的教育有过多的溢美之辞。在我所见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类似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正好表明搞教育研究的人本身就是我们缺陷多多的教育的结果,我将在以后诸章适时论列。

    总之,古希腊的教育制度中除了斯巴达教育是另类外,其它各城邦的教育都是以人为本的,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的起源可推溯至古希腊,虽然其中也不乏国家主义教育观的因子。而我们的教育则是以教化为要求,把人当作驯化的工具,而且先验地不加证明地将儒家思想在世俗生活里,按照统治者的要求神圣化,把孔子的观点当作万世不可更易的教条,而统治者通过权力话语,再借用儒家正统的思想,就使其残酷的统治合法化,这就是中国教育最终的必然宿命。要言之,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的制度,就不可能使教育以人为本,也不可能使生命体悟型教育得到真正的效果,其内敛性反倒是从客观上助长制度的淫威这也是我们推崇的许多大儒的悲凉,因为你多从自身入手,不假外求,对糟糕无比的现实闭眼不看,你就活该受到奴役。因为制度不关怀你,生命体悟型教育,出了于自己全身远祸,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