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相比,由于税收优惠并不影响在任何一种既定利率水平时家庭的储蓄量,所以,它不影响可贷资金的供给。

    第二,需求曲线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由于企业有在任何一种利率时增加投资的激励,所以,可贷资金需求量在任何一种既定利率时都高了。

    第三,考虑均衡如何变动。如果因税法变动鼓励更多投资,结果利率上升而储蓄更多。

    政府预算赤字

    过去10年来最迫切的政策问题之一一直是政府预算赤字。当政府支出大于其税收收入时,短缺的部分被称为预算赤字。过去预算赤字的积累被称为政府债务。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有大量预算赤字,这就引起迅速增长的政府债务。因此,许多公共争论的中心是这些赤字对经济稀缺资源的配置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政府预算赤字的另一种观点

    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政府预算赤字,减少国民储蓄并挤出投资的观点,但有少数经济学家对这个结论提出了疑问。他们提出了一种称为李嘉图等价的理论,这种观点以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名字命名,他第一次提到这种理论观点而且他也对这种观点在现实中能否成立提出了疑问:

    #3

    李嘉图的论点如下:设想政府减税而不改变其支出。结果是预算赤字,公共储蓄减少。但是,如果家庭把所有的减税储蓄起来,而不是支出其中一部分,私人储蓄的增加量完全等于公共储蓄减少量,作为公共与私人储蓄之和的国民储蓄并没有变。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和均衡利率也都没有变。实际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动除了国民储蓄在公共与私人储蓄之间的划分。有预算赤字的情况相当于没有预算赤字的情况。

    你会提出为什么家庭把所有减税都储蓄起来呢根据李嘉图等价理论,当人们看到政府有预算赤字时,他们知道,为了偿还现在积累的债务,政府将要在未来增加税收。减税和预算赤字并没有减少家庭的整体税单;它仅仅是延期而已。在这种意义上说,用预算赤字来筹资的减税是一种政府贷款,而不是赠予。由于这种政策并没有使人民比没有这种政策时更富有,所以,人民也就不会用它来增加支出。相反,人民要把减少的税收储蓄到以更高税收形式收回贷款的那一天。

    许多经济学家把李嘉图等价作为无根据的推测而抛弃了。的确,自从80年代初以来美国有大量预算赤字,但并不像李嘉图理论所说明的那样相应地有私人储蓄增加。事实上,相反的情况更接近于实际。随着美国公共储蓄减少,美国的私人储蓄也减少了。

    但是,李嘉图等价理论却引起了一个颇有兴趣的问题:如果政府债务增加正如实际情况那样要求未来的高税收,为什么家庭没有根据这种税收预期而进行储蓄呢一种可能是,人们在决策中极为目光短浅,以至于没有提前看到现在政府政策的后果。

    #4

    另一种可能是他们预期这些税收不会落在他们自己身上,而是落在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实际上,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现收在数代人之间的再分配是政府预算赤字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供给曲线向哪一个方向移动当政府有预算赤字时,公共储蓄是负的,而且,这就减少了国民储蓄。换句话说,当政府借款为其预算赤字筹资时,它就减少了可用于家庭和企业为投资筹资的可贷资金的供给。

    第三,我们可以比较新旧均衡。当预算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供给时,利率从5上升到6。这种高利率改变了参与贷款市场的家庭和企业的行为:特别是许多可贷资金需求者受到高利率的抑制;买新房子的家庭少了,选择建立新工厂的企业也少了。这就是说,当政府借款为其预算赤字筹资时,它挤出了那些想为投资筹资的私人借款者。

    因此,从预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