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复笑道:“织机是一定要充分利用的,但不是用在麻布上面。”

    元结和李彭想起他说过的棉布的事情,都面带微笑,会意的点了点头。李昭明却不知道,所以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们,口里问道:“那用在何处?麻布利润虽低,但还有一定市场,难道我们要放弃吗?”

    李彭忍不住笑道:“二哥所说,是要把精力和资本投在棉布的织造上面,那个才真正有利可图。”然后把李复说过的棉布的情况给李昭明讲了一遍。

    李昭明听了大喜,道:“真是想不到,之前我以为麻布利润虽薄,但颇为稳定,而且市场所需量大,所以想做的规模大些,不料还有这织造棉布的法子,真是绝妙!”

    李复道:“麻布和丝绸大家都会织造,所以我们再把全部力量投入其中,利润微薄不说,和之前的一些织造大户相争,也没有什么意思。棉布量少价高,会纺织的人却不多,我们就有了机会,况且棉布的利润可是麻布甚至丝绸都远远难以相比的。”

    李昭明掐指算了一阵,笑道:“若按照方才所说,棉布的利润确实是相当之高。唯一的问题就是木棉多出于南方,需要长途跋涉,运到洛阳,恐需要不少时间和运输费用。”

    李复点头道:“确是如此,不过好在每匹棉布所需棉花并不多,若是运来一车棉花,就能织造数百匹棉布,所获利润颇大,运输成本倒还能忍受,但这运输的时间却是太长,颇为不利。”

    李昭明道:“自岭南收购之后,再转运到洛阳,恐怕最快也要三个月,虽说这棉花倒不会变质,但如此转运,一年时间下来,也运不了多少。”

    李复笑道:“李管家不必担心。此时棉布远没有大行其道,所以一开始应该用不了太多棉花,等规模起来之后所需才会增大。我想过此事,有两个解决办法。”

    李昭明忙问道:“公子快说,是什么办法?”

    李复道:“一是就地收购,就地纺造;二是在本地引进棉花种植,直接收购,再进行织造。”

    看几人纷纷点头,李复继续道:“第一个办法,就是派出人手,带上改造好的去籽c弹花c纺线c织机等诸样器械,到岭南一带直接收购那里的籽棉,然后就地加工成皮棉,再弹好棉花,纺成棉线,最后织成布匹,将布匹直接运到洛阳等地销售。此法不便之处有二,一是现在凭空做出的器械,到了那里要是不成怎么办;二是即使织成了棉布,还是需要长途运送,才能到达洛阳。好处也有,一是在那里直接收购的籽棉一定便宜,二是织好的棉布可以直接运到各处卖掉,比如在广州c泉州等地可以直接卖给外番的商人。”

    李彭奇道:“卖给别的国家?”

    李复道:“经商的最大目的就是赚钱,至于卖给谁,赚谁的钱并不重要,而且赚了别国的钱财,对我大唐岂不是更合算?”

    李昭明道:“这倒是,经商就是如此。而且那些异国商人一旦需要,所购的数量就会非常大,付款时也很痛快,有时若是用他们的特产易货,反而更有赚头。”

    李复听到此处,心中一动,此时有很多东西都是大唐还没有的,大多是日后从阿拉伯c印度c东南亚甚至美洲等地渐渐辗转传入,比如玉米c土豆c烟草c辣椒,还有玻璃c香料等等,若是趁着与这些异国的商人做生意的时候,请他们把这些东西运来,不仅能够赚得大量钱财,对日后大唐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事情。虽然此时可能大多还难以找到,但这个机会却不能放弃。

    听李昭明的话意,他似乎与这些异国商人打过交道,一问之下,果然如此。李昭明此前做过买卖,与洛阳的很多异国商人都有接触,所以熟知此中之情。李复不由得喜不自禁,连连搓手道:“真是太好了,日后会有很多与别国商人打交道的事情,都要倚仗管家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