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智觉得碧月的见识绝对不在自己之下他听得几乎都要流泪了。他觉得这种交流方式很好。于是等碧月讲完他激动地鼓起掌来过后他说:“要说隐晦的笔法书中比比皆是我觉得第五十四回女先儿c贾母和王熙凤联合讲述的故事最有意思。女先儿讲的故事叫《凤求鸾》贾母一听故事的名字就连声叫好等女先儿交代完背景和人物她还觉得挺有意思。可是女先儿刚一接触故事内容贾母就不爱听了。她把故事的梗概做了一番猜测结果跟女先儿要讲的内容几乎一样。最后她把这类故事批了个体无完肤。紧接着王熙凤把贾母所表的意见归纳为《掰谎记》。就以上内容乍看起来不过是一篇闲说之词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其实细加分析里面颇含玄机。先看贾母掰得是什么‘谎’?她掰的是内容之‘谎’而并非时间和人物之‘谎’。这好比说《凤求鸾》是一部文学作品《掰谎记》就是一篇文学评论。这篇‘文学评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客观c诚恳。按照它的评判标准《凤求鸾》可推崇的内容只有两点:一是时间(残唐)二是人物(王熙凤)。换句话说按照贾母的审美意趣《掰谎记》唯一可取的就一句话:王熙凤是残唐时期的人。谁都知道贾府最终影射的还是清王朝。那么说王熙凤是残唐时期的人不等于说清王朝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了吗?要知道清朝的几代帝王都是搞文字狱的高手。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曹雪芹是何等高人!他就偏偏要跟清王朝开上一个天大的玩笑。然而玩笑毕竟开得太大了他不得不担忧自己的良苦用心同样也会被未来的读者忽略掉那样岂不是弄巧成拙了?所以紧接着他就安排了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一场戏王熙凤用戏说的口吻讲道:‘这一回就叫《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月本日本时’这不明摆着提醒读者注意故事中的王熙凤跟站在众人面前的王熙凤是一回事吗?其实曹公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二百多年过去了很少有人把这三个故事联系起来读更多的读者则把这三处视为闲文。怪不得曹雪芹在开篇就叹息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碧月觉得学智的话句句在理于是也拍手道:“我支持你的观点。说起这名字的原故我忽然又想起了书中的一个人物来了:四儿。过去我老琢磨着贾宝玉身边的丫头众多名字一个比一个雅什么晴雯啦c袭人啦还有秋纹c麝月等等不是名花就是的异草。为什么‘四儿’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却被叫得那么响亮呢?就算她还有个别名叫‘云香’也算不得高雅啊!后来我想明白了原来贾宝玉心目中除了宝c黛两位美人以外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史湘云。作者为了树立史姑娘的形象有意让四儿来影射她。‘四’跟‘史’谐音‘云香’倒过来念就是‘香云’又跟‘史湘云’的‘湘云’谐音。你说我分析的有道理吗?”
学智高兴道:“很有道理。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一个人的名字来了那就是‘五儿’。你还别不爱听我琢磨着这个姑娘的名字就跟《周易》有关。五儿是个既美丽又善良的姑娘实在可爱在书中就偶然出现了那么一回还落了个羞恼成病的下场最后含冤归天。真让人为之寒心呐!从书中来看五儿所处的生活环境虽然算不上事事如意但也称得上左右逢源。因为她既可承母亲c舅父c舅母等长辈的荫护又可蒙芳官c春燕等朋友的关照。要说这么一位纯洁无邪的姑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危险。可命运偏偏要捉弄她。什么原因?问题就出在她的名字上。她叫五儿加上她的姓‘柳’字就成了‘柳五儿’。‘柳五儿’就是‘六五’的意思。‘六五’是《周易》的一个术语它是阴爻处于上卦‘五’的位置的叫法。在《周易》看来‘五’是全卦的最佳位置。无论阳爻还是阴爻处于这个位置没有不吉利的。从六十四卦的卦象来看阴爻处于‘五’的位置的情形共有三十二卦其中最吉利的一卦是‘坤’卦;最不吉利的一卦是‘剥’卦。‘剥’卦的卦辞云:‘剥不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