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肩膀上攀登高峰的。国家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别的军事研究部门的投入是成倍地增长,而他们得到的经费则是十几倍的增长。他们不负众望,经过2年的拼搏,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骄人业绩。

    去年12月20日他们研制成功的“火流星-1”型空射型反卫星导弹进行的第一次试射,由苏-34攻击机携载到高空发射,在48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拦截了一枚我国多年前发射的探测卫星,将它炸得粉碎。由于我国预先的明示,美军的侦察系统全程跟踪了这次拦截试验,俄c日c英c法的探测系统也观察到了攻击的结果。原来的卫星破碎成了大片的“碎片云”。其意义不言自明,美军在500公里以下的重型侦察卫星都已落入我军的打击范围。

    早在1986年美军就由f-15在空中发射的反卫星导弹进行了拦截试验,美军的导弹,长55米,直径05米,重1196千克,前端的寻的拦截器长033米,直径035米,重公斤,依靠碰撞的动能来摧毁目标卫星。当推进器把拦截器送到预定位置瞄准目标后,就与拦截器分离了。其关键的技术是在寻的器的指引下,小发动机阵列能让拦截器准确地命中目标卫星。要知道两者的相对速度高达11千米秒啊。

    “火流星-1”重1350公斤,也可以由q-6攻击机挂载发射。拦截器要大得多,重38公斤,采用微型曲面相控阵雷达作末端制导,周边是一圈36个阵列小发动机。还有一个5公斤的战斗部,这是为了对付现在的大型侦察卫星,它们有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如果拦截器撞击在电池板上,并不能让卫星完全失效,加上战斗部就万无一失了。

    今年元旦刚过,1月3日我军的“夸夫-1”型空射型反卫星拦截器再次大显神威,由1架安-124搭载到空中发射,是一箭双星。其中的一枚,经过两次变轨飞行后击中了00公里高度的一颗目标卫星-那是我国多年前发射的一颗椭圆轨道卫星。“夸夫-1”型完全不同于“火流星”,它是我国空射卫星计划的一部分。早在上世纪末,美c俄等国就在研究空中发射卫星的方案,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不必使用昂贵的发射场;效能也会高得多,因为载机可以把火箭送到万米高空,并让它得到300米秒的初速。在发射商业卫星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由此能在国际市场上夺占更大的份额。

    美国1990年开始研制的“飞马座”系统,三级固体运载火箭,直径13米,长152米,总重19吨,采用b-52(后改为l-1011运输机)挂载发射,由于此类飞机不可能垂直仰升,所以第一级火箭有机翼。飞马座可以向低轨道发射最大质量为182-454公斤(视轨道高度而异)的卫星。后来美国又在研制第一级采用冲压式发动机,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卫星的最大质量可达858公斤。

    俄国1999年推出的方案与“飞马座”不同,力度更大。采用二级液体运载火箭,重达100吨,由“鲁斯兰”装载,发射前使载机的飞行接近于失重状态,然后投下火箭(这可能是空投史上的壮举了),火箭在空中点火升空。可把3吨的载荷送上200公里的极地轨道。

    如此好事当然是有极大的技术难度的,首先要有巨型运输机,还要作必要的改装,才能挂载或搭载如此重的火箭。空中发射自然有一系列的自身问题,火箭一定要选可靠的,脱离装置也不是容易设置的。但是在发射小型卫星时其效益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各国的研制人员都在为此拼搏。

    我军从俄国c乌克兰引进了安-124,并且联合进行了改进。又引进了俄国的空中发射技术,并聘请俄国专家继续改进。俄国苦于缺乏资金,还是愿意进行合作的。我国为了研制下文要提到的空中发射的航天飞机,在控制液氧c液氢――这对最危险的c而比能量又最高的推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