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行地球好几圈,才能得到一次机会。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不得不发射多枚同类型的卫星,才能连续监视战区的敌军动态。那是成本很高的。有了微动力推进器就不同了,可以通过改变卫星的轨道,准确地越过目标顶上,并可增加飞越目标上空的次数,一枚卫星就可顶2枚用了。

    变轨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令敌方无法准确地知道侦察卫星越过那些敏感地区的时间。一般的空间大国,如美c俄c中国c日等国,都有监视敌方按固定轨道运行的卫星,因此可以制定一张“星表”,各战区的指挥官可以知道何时有敌军卫星通过自己的上空,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采用了变轨技术,就可以给敌方一个措手不及。

    根据这些情况,他们按顺序列出了一系列的重点发展项目:

    -空射型反卫星导弹:他们以攻击机或重型轰炸机挂载发射,部署比较灵活。

    -地面高能激光反卫星炮:我国有很多高海拔地区可以部署,以减弱大气的干扰。

    -变轨跟踪式远地卫星拦截器:可以攻击36000公里上空的同步通讯卫星之类的通讯卫星c洲际导弹和海洋监视卫星。

    -雷达卫星:这是对付美军隐形战机的利器,隐形战机反雷达措施大多数是针对前方地面雷达的,对预警机和高空卫星雷达的效能要差得多;雷达卫星还能为攻击航母的远程反舰导弹制导。

    -载人航天飞机:他们认为仿制俄国联盟号建造的神州号飞船在军事上的意义不大,它难以在空间机动,搭载的有效载荷小,而发射成本高。为了缩短研制周期争取引进俄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技术,它是以安-225巨型运输机驮运到空中后发射的,比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效率还高。航天飞机在必要时可以把数吨的载荷变成推进剂和武器,进行太空战或对地攻击。

    还有中国的gpsc覆盖全球的通讯卫星c电子侦察卫星等。

    最惊人的是,他们提出为了建立一个全天候c覆盖全球的空间监视系统,以中国的辽阔国土也是不够的。

    在座的不少将领大吃一惊,难道要扩展领土。那当然不是。美军除了在自己西半球的国土部署超大功率的探测雷达,还在东半球的英国c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部署了探测雷达。前苏联的国土面积惊人,但仍在西半球的古巴和南方的越南部署了探测雷达,这才勉强构成了全天候的卫星监视系统。

    有一个事例打动了在座将领的心:上世纪末我国在发射一枚重要的卫星时,姿态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卫星开始了危险的翻滚。专家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只能利用卫星再次越过我国的20多分钟时间,根据探测到的卫星状况来采取补救措施,幸运地获得了成功。如果我国拥有全球监视系统,那就不会如此被动了。

    更大的问题是美军的侦察卫星越来越频繁地采取变轨机动,如果没有全球监视系统,就不可能排出“星表”,许多战略隐蔽措施就难以进行。反过来,我国虽然掌握了微动量推进技术,但是卫星变轨飞行实施起来仍相当困难。卫星的机动绝对不能等同战机的机动。卫星本身以8000米秒的速度在疾飞,变轨用的推进器推力极小,仅1公斤或几百克重,要推动几吨c十几吨重的卫星,加速度是非常小的,推进器要工作很长时间,卫星要飞行几千公里才能偏离原轨道几十c上百公里。没有全球探测系统要控制这一动作难度就太大了。

    那么去扩张领土吗?当然不是的。以远望号之类的探测船效果也不好,费用高,而且船舶自己还要定位,还要消除雷达天线自身晃动的影响。更大的问题是在战时还要保护这些船。项目组提出的办法,一是,争取在友好国家以民用方式建卫星探测站,部署大功率探测雷达。二是,研制小功率高灵敏度的探测雷达c被动雷达和无源探测器,安放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