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恨当时竟未能认出……

    午间愧意内疚的父子俩,沉默相对而坐,倒是余氏女人心细如发,想出了正经主意:让叶忠陌先托请这商山府道台大人,与那欧阳老学监妥劝一番。再四下与达官显贵们走动往来,只说非是那欧阳家风不良,实是风儿一心向道,如那和尚出家一般,从此遁出三界外、不在红尘五行中,唯恐误了人家小姐的终生大事。再舍些银钱使动那些媒婆,营造一番舆论,避过风言风语,且厚了脸皮,集齐打上门,为欧阳家小姐说动亲事,自然慢慢也就将视线转移过去了,那欧阳老学监也不至于因儿女亲事,折了脸皮不是……

    至于那车粪土黄金、骷髅珠玉,偷偷于后半夜,托于欧阳家门房,暗中收下便是了。读书人总是舍不下脸皮的,若要传扬出去,还不得闲说那欧阳家假道厮文,为了一车金银珠玉,就能卖了自家闺女的清白么。

    这些凡尘俗事,搞得叶长风几回头大如斗,好在尚有爹娘操持,余氏定夺,又不缺银钱流水般使出,于是诸般烦恼很快就尘埃落定……

    不过老道倒是理解个中良苦用心,况且观这徒儿的道,别开生面、有所不同,不提那廊下的铮铮誓言,让这老道也是感慨良久。单论这修真方外不入凡尘,恐怕日后的真武门万千气象,也是要打破这一惯性了,毕竟人造灵根修士,本身就来自凡人转化,与那高来高去、不接地气的修仙大派,完全是两种路线。

    老道倒也坦然,且放手纵了这徒儿自便,指不定真能破旧立新,开创修真方外万古新流……

    三日后,长风拜别父母,师徒喵相携而去,再无婚约牵绊。当然了,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

    而不过月旬,叶忠陌的致仕官文,竟然被朝廷闪电般地批复了:特准商山府从七品厢军长史叶忠陌还乡,并念其将才可惜、尚在盛年,为国从征居功甚伟,实为朝廷老成栋梁,仍授南河县正七品乡兵团练总使,准予打造火器、操练乡兵,云云……

    这可就十分意外了,既然致仕,为何又授团练使,虽是居乡遥领,还抬上正七品,比那正八品的南河县令,都高出一个品级,完全是与商山府道台大人,平起平坐了,县令遇上也要下马跪拜轿前,这到底是不是朝廷中了邪?

    可更跌眼珠子的还在后面,没等过十天,叶忠陌还未收拾完行装起行,朝廷感觉好像不合适,又来了更邪门的旨意:正六品商山府督军的虚衔官戴也到了,并授战时便宜行事之权,可调动商山府九县厢军、乡兵迎敌;实领厢军一营,可督造新式火器,推行新式练兵之法,以备北狄入侵之变……

    随着叶忠陌的返乡,一切传说渐从商山府淡出,重新回到了南河县……

    至于商山城中,后来时有人说起,当年叶家小子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有香客曾亲见那小子剃发持戒,秃头上还烫了好大的两排烟疤,拜在如今的护国寺方丈正太国师门下,青灯相伴、吃斋念佛。

    而当今圣上嫡亲生母的皇太后,别号泰梅居士,亦是正太国师的虔诚信众,逢初一、十五必入护国寺,为当今圣上龙体康安烧香祈福。而正太国师常年坐关参佛,负责主持佛事、迎来送往的,当然是那正太国师关门弟子的叶家小和尚,所以叶家才能得了这许多的圣恩隆眷。

    而在那茶楼戏园子,原本闲说欧阳小姐八卦的坊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纵使叶家不亲去欧阳家退了婚,当今圣上也会颁下夺情的旨意,原来这悔婚还和朝廷扯上了关节,怪不得欧阳府上下,很快就乌云转晴了……

    而叶忠陌一家,迁居到了南河县城外七里山上,从不插手县令手中的政事,只管扎下铁打营盘,时而枪声密如爆豆,时而炮声大作,吓得周近庄户的老母鸡,都不敢下蛋了……

    这新封的商山叶督军,把那一营千数的厢军,操练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