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耿马石佛洞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耿马县城南25公里处的小黑江畔,遗址距县城约25公里,西距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2公里,行政区划隶属耿马县四排山乡勐省村,遗址南距中缅国境线约25公里,石佛洞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地壳的自然运动变化而形成,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洞穴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洞深不可测,秘不可探,洞口高达20余米,宽至50米还多,就在洞口下文化堆积层厚达3米,其中竟有早期人类房屋柱洞,从石佛洞遗址上让我们看到了的洞里的主人早在三千年前就会牛耕,会种稻,会烧陶,其石器精致,陶彩精美,造型精细,创造了西南最先进的新石器文化。

    耿马石佛洞遗址这个大型的天然石灰岩洞穴,而且还出现了洞穴里建房屋的情况,这在国内仅见c世界罕见,出土的多棱六星形器c六星璧c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为世界所罕见,多棱六星形器中心圆孔,外围棱状态,究竟是如何加工,做何用途,至今仍是个谜。

    石佛洞遗址出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分为石器c陶器c骨器c动物骨骼c炭化稻米c果核c种子和人类遗骸等,总数在2000件以上,石器的加工磨制十分精美,对称c规整c光滑c锋利是这批石器的基本特点,除多菱六星形器外,六星璧c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表明当时的石器工业水平已经很高,具备了加工复杂c对称的高难度石器的技术,陶器种类多样c造型独特c装饰纹样精美,以磨光折肩釜最具代表性,而连续涡纹装饰的折肩釜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原创艺术品,骨器也出土了几件精品,如骨匕c大鱼钩c小鱼钩等,均加工细腻准确。

    石佛洞遗址洞口西南方即为沧源县勐省河谷地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该地区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年平均气温188c,雨量充沛,因石佛洞系因洞内原有的佛像而得名,当地佤族相传该洞很早以前有替人叫魂的佤族先人居住,先人后来变成了石像。

    博物馆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当时石佛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特地在博物馆内模仿洞口的外形建了一个,周围有几只野狗和狼,正在窥视着洞口,仿佛在寻找机会,可当时的古人把洞口建成只有大约3米宽的距离,我想是为了更多的保护自己,当时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定住在山洞里更安全。

    在这个洞里最黑暗的地方我看到了许多的绘画,它们看起来非常的神秘,绘画颜料是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和血液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直接刷绘在洞壁上,画法采用单一色块平涂法,只表现所画对象的外部轮廓,没有细部描绘,风格古朴,笔调粗犷,有太阳c有月亮,还有人物c动物和器物 3类,以人物为主,人物只画出头c颈c躯体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

    正身人像形体高大,皆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叉开,屈膝半蹲,作射箭姿态,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形体较小,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双腿前迈,面向一侧,作跳跃状,岩画以人像构成主体,人像皆跣足,作举手曲膝的半蹲姿势,辅以马c狗c刀c剑c钟c船c道路c太阳等图像,每一组正中或上方位置者多为腰挂刀剑c头上有兽形装饰,威风凛凛的,应为部族首领或活动的指挥者。这些岩画构图与人物造型勾画出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己经消逝久远的洞社会活动情景,用特制的软笔在岩壁上涂抹图像轮廓,形成剪影般的艺术效果,造就了岩画粗犷的外貌及活跃的动感,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石洞先民绘画艺术的不朽杰作。

    我在岩壁上敲了敲,里面发出强烈的回音,这让我想起科学界一直在争议的问题人类语言是怎么起源的,也许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