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走吧,我要办新青年。”

    蔡元培第二天又来:“你可以在北大办刊。”

    陈独秀又说:“我习惯在上海做事了。”

    蔡元培第三天还去:“如今的北大,

    正需要‘德先生’和‘赛先生’坐镇。”

    陈独秀想了想:“那我先试三个月吧。

    但我一没有学衔,二没有教书的经历,

    不知道能否胜任。”

    蔡元培知道这是不小的障碍,

    为了说服教育部,他居然为陈独秀编造“东京大学”假学历,并称其为安徽高等学校的校长。

    此后,《新青年》迁至北京,在陈的号召下,

    钱玄同c刘半农c陶孟和等新思想知识分子相聚同一屋檐下,北大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这一年,胡适26岁,

    对他而言,北大突来的一纸聘书,

    要比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帽更有分量。

    在美留学时,胡适曾给《新青年》投稿,

    陈独秀将《文学改良刍议》拿给蔡元培,

    说:“这将引起中国知识界最大的震荡。”

    蔡元培一听,立即给纽约的胡适发了聘书。

    入北大教了一个月薪水就涨到280元,

    即成为北大教授中薪水最高者之一,

    甚至超过了一些更有资历的老教授。

    晚年,胡适提起蔡元培感叹道:

    “如果没有蔡先生的着意提携,

    我一生可能不过是个三流报刊的编辑。”

    这一年,梁漱溟24岁,

    他投考北大没有被录取,

    转身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

    蔡元培看了,立马联系梁漱溟:

    “看了你文章,来北大教哲学怎么样?”

    一句话吓得梁漱溟脑袋都小了:

    “我不过初涉佛典,对其他印度哲学一无所知。”

    蔡元培反问:“你教不了,那你知谁能教?”

    梁漱溟摇头,蔡元培又说:

    “那还是你来吧!你不是爱好哲学吗?

    你就当是来合作研究,来学习好了。”

    成为北大学生而不得,转眼却成为北大老师,

    这样的用人魄力,除蔡元培再无第二人。

    来了这么多新派人物,

    北大里的“守旧派”坐不住了,

    “桐城派”代表林琴南抨击蔡元培颠覆孔教伦理,

    蔡元培听了,并不往心里去,

    转而与章太炎联名在报纸上刊登启事,

    寻找守旧派里最硬的石头,刘师培。

    此人是何人物?早年曾叛变辛亥革命,

    后来又为袁世凯吹鼓帝制,为时人所不齿,

    但蔡元培仍旧聘请刘师培到北大教书。

    这样的用人气量,除蔡元培再无第二人。

    四处纳贤的同时,

    蔡元培还痛裁庸才。

    当时北大各科还有洋教员,

    都是从驻外使馆或驻华使馆里请托而来,

    学问不大,还感染了中国教员的懒散习气。

    蔡元培依照合同辞退不合格的教员后,

    不少人提出控告。英国教员克德来,

    甚至请来英国公使朱尔典跟蔡元培谈判,

    蔡元培不为所动。朱尔典气冲冲地叫嚣道:

    “我看你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了!”

    蔡元培一笑置之,根本不予理会。

    在他看来,人才为大学之根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