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文献》杂志第15辑,刊出了端木蕻良与洪静渊先生《关于新见“芳卿悼亡诗”的通信》。洪静渊先生是安徽人,闲散在家,喜好古诗。洪先生称“从友人处获阅作者为程琼,号“转华夫人”的《旧雨晨星集》一本残书”,书内记载一位在南京与程琼生前为邻居名叫“许芳卿”的女诗人,在其夫卒后,作悼亡诗云:许芳卿原诗:
“不怨糟糠怨杜康,克伤乩诼重玄羊。思人睹物埋沉箧,待殓停君鬻嫁裳。织锦意深惭蕙女,续书才浅愧班娘。谁知戏语终成谶,欲奠刘郎向北邙”。
《旧雨晨星集》作者程琼其夫吴震生,号“玉勾词客”,夫妻二人均乃生活在康雍两代的安徽籍著名词人。吴震生在乾隆二年为《西青散记》作序时自称“鳏叟“,其时“转华夫人”程琼下世最起码已经十年以上了。
所以乾隆二年(1739年)程琼与入选诗集的女诗人许芳卿至少都是冥寿或阳寿50一60岁左右的人。(曹某时年15岁)
所以毫无疑问,“曹雪芹书箱”的悼亡夫诗是二敦的“曹雪芹”,优伶鼓书艺人(柳麻子的徒重孙柳侠士),抄袭,借用,甚至是剽窃他在南京时采集的女子诗集中前人的旧诗。为“哭丧”的“小孟姜”准备的。(这里暂称“曹雪芹”的新妇为“小孟姜”)“小孟姜”的化名也正好可以借用许芳卿的名字。
作为鼓书艺人,出口就要有韵文,积攒新奇,新创的诗作是分内的勾当,曲不离口。世俗男子的诗作没甚么稀奇,唯有女子作诗的故事更显奇特,说书时可以增加话料,引人入胜。所以柳侠士时时搜集,肚子里这类诗也不少。而且洪昇后人,蕉园后人也为其都下之行一起选定“应急诗”,“即景诗”,“蒜酪诗”“锦囊诗”。
但是历代悼亡夫诗也有很多,更精辟更典型的也不少,这一首并不是什么太经典的上佳之作。为什么偏要选用“许芳卿”这一首?无非是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旧雨晨星集》不是什么著名出版物大作,只是在江南一带刻印,流传范围小,北方旗人不可能读到。
其次,许的亡夫似乎嗜酒过度,而“曹雪芹”要演义渴酒如狂的计划死因。
其三,最主要的是她的名字“许芳卿”。前文说过,这位“曹雪芹”的姓名字号是按照冯娴即芹娴,琴弦的演变,演化而来。(二马食槽,又令冷雪,娴弦琴芹)而“许芳卿”三个字正好隐含“冯娴”二字。
许是言午,午马未羊,午即马,马言,二马对话,隐冯。
芳是草方,放草的是槽,正对应二马食槽。
卿,音清,清闲,芳卿是女子,女子清闲,隐娴。
有这样巧的名字,自然为“曹雪芹”柳侠士优先选用,便于记忆,将来还可以公开隐义。“哭丧小孟姜”的化名索性也借用许芳卿原名。
其四,“曹雪芹”按原计划是“死”在壬午年(即冯娴去世的1702之后60年的1762年),而原诗中正好有“克伤乩诼重玄羊”,与曹雪芹计划死期在壬午年只差一年,演戏解释的通。另外这首诗也提醒了“曹雪芹”,对二敦和宜泉等人可以用占卜的方法事先宣传一下死期,渲染一下“曹雪芹”必在羊年左右坎坷以终,使他们有一些思想准备。没有科学的年代,迷信大行其道。
问题是许芳卿与那个请来哭丧的“小孟姜”所面对的情况有所不同,而且“曹雪芹”原诗应是凭记忆复写,本来也想对原诗修改使用,所以看似照抄的五句也有出入:
原:克伤乩诼重玄羊。抄:乩诼玄羊重克伤。
原:思人睹物埋沉箧,抄:睹物思情理陈箧,
原:待殓停君鬻嫁裳。抄:停君待殓鬻嫁裳。
原:织锦意深惭蕙女,抄:织锦意深睥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