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7/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红楼梦》没什么牵连,从二敦的所有诗文和对曹某的态度看,二敦都是比较正经实在的人,所以根本不会在红楼梦的传说话题里腻腻歪歪,二敦从未有关于红楼梦的只言片语,看样子二敦根本对红楼梦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关于此曹某与红楼梦的话题,二敦说不清索性不掺和。

    再将80回脂批本在市庙定向销售给和珅(和相国家奴)等人,借和珅之手以达天听,让乾隆一观,待打听到乾隆戏语“此明珠家事也”,知道乾隆有意网开一面,对朱明(红昇)未曾计较。所以先将80回本定向传销给程小泉,高兰墅,观其动向。访得程高二公爱不释手,竭力搜求全璧。所以认为程小泉是传书的合适人选,最后蕉园家族子孙或自扮,或派上一位机灵的鼓而担子,故意将后四十回稿子弄得漶漫不可收拾,才像不是特意为“公同好”准备的。(伟元遂获“赝鼎”于鼓担)。问题是,若不是特意定向销售给程书商,为什么120回本的稿本,及至鼓而担子的后40回从未被他人染指?!可见就是一出蕉园后人导演的活戏剧,先在程小泉门前三通鼓罢,叫板起唱,而后再挑来担子,整个一出“吴用智赚玉麒麟!”。

    高颚程伟元所说二三十年,1763年(曹某“走人”)截至1792年刚好是市面流传的三十年。

    “曹某”生前也即1763年之前,任何红楼梦版本都根本没有在市庙流传,否则二敦,宜泉,明义等人都会核查于曹某(柳侠士)。一切传书动作都等待曹某(柳侠士)“坎坷以终”才付诸实施。

    至此《红楼梦》传书长达近一百年(1694年至1792年)的真实戏剧终于谢幕,《红楼梦》程甲本面世。

    冯梦龙《谭概》一则,时艺:

    张鳌山提学江北,以“冯妇(战国时一男子)善搏虎”为题。徐州一士云:“冯妇一妇人也,而能搏虎,不唯搏也,而又善焉。夫搏虎者何?扼其吭,斩其头,剥其皮,投于五味之中而食之,岂不美乎。”

    徐州士将男冯妇误认为是一妇,一百年前的胡适正好相反,将女诗人冯娴又令,真“冯妇”误适为男“俸傅”假曹,真优伶(假又令),鼓书艺人柳侠士。不但骗过了二敦,宜泉,着着实实骗过胡准博士,骗过无数的曹无学家,以及无数无辜读者。至今胡徒淡们又死活跪拜乌云迷雾“曹雪芹”(柳侠士),一直跪到原本不相干,胡扯被相干的织造寅包衣,页附庸包衣,作定了包衣的包衣,奴隶的奴隶。

    为了避免清朝惨绝人寰的反动文字狱,人间戏剧合该如此弄人,今天为了保住曹无学家的谎言假学术门面脸面和滥竽充数的官职铁饭碗,难道还要继续假戏真唱几百年吗?!

    《红楼梦》的作者是洪昉思,谐音红纺丝(即书中的茜纱公子)。姓洪名昇,字昉思。故事内容所谓当日女子,就是蕉园女子诗社的二十多位女诗人。当今的信息电子时代,红楼梦人为封闭的幕后真相到了大白于天下的关头了。

    三个曹雪芹的问题早就有人思考,呼之欲出,之前一是人们普遍思想保守,疏于整理,缺少福尔摩斯精神,二是摄于造假砖夹的淫威,不敢探究。今天理顺,从此醒悟。

    四,曹雪芹书箱解密一一第二个曹雪芹真面目补遗

    前文解密三个曹雪芹的各自真面目。其中第二位优伶,鼓书艺人“曹雪芹”(柳侠士),“死后”200多年,北京西郊出现“题芹溪处士”书箱,喧闹一时,又不了了之。

    书箱内有“芳卿”悼亡夫诗:

    “不怨糟糠怨杜康,乩诼玄羊重克伤。(丧明子夏又逝伤,地圻天崩人未亡。)睹物思情理陈箧,停君待殓鬻嫁裳。(才非班女书难续,义重冒)织锦意深睥苏女,续书才浅愧班娘。谁识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括号里的文字,是书写当时被勾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