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天,连船主都病倒了。这个在湘鄂两省行商几十年的大桐油商,终于抛下他的万贯家财,抛下他的娇妻美妾,在洞庭湖边的芦苇荡里,万般不舍地撒手而去。

    船主的离去,更加剧了船工的恐慌,这时船上还剩下七个人。为首的一个汉子,是一个江西人,祖籍山东,在他的身上既有齐鲁汉子的耿直和粗犷,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和狡诈。他就是现在江陵县境内齐家堤口c齐家河岭c太湖齐家老台c公益北齐家c郝穴建国齐家台c齐心村等齐氏家族的先祖,后人尊称齐越公。这是个英俊潇洒的汉子,身材伟岸,眉目俊朗,五官清秀,声如洪钟。看来老齐家的男人多得益于他的遗传。眼看船工们已陷入绝望的泥沼,齐越公挺身而岀,成了剩余船工们的头。首先,为了稳定人心,他发誓一定带领大家走出泥沼。一天,他用船上的跳板铺在淤泥上去砍芦苇来充饥,突然一道灵光闪过眼前,把砍下的芦苇扎成一捆一捆的铺在淤泥上,不就是一座浮桥吗他大喜过望,连忙招呼其余六人,把他们分成二人一组,边砍芦苇边往前铺,下面把成捆的芦苇横铺在淤泥上,上面搭上跳板,相互接力,把跳板一步步的往前移。身陷绝境的人们看到了生的希望,欢呼雀跃,拼尽全力往前移!不知过了多少天,用芦苇铺成的血路,在茫茫芦苇荡里延伸,饿了吃苇叶苇根,渴了喝淤泥污水,困了就在苇桥上躺下,他们已没有昼夜之分,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强烈的求生欲望,支撑着疲惫的身躯,一天天,一月月,日复一日地艰难地向芦苇荡深处挪动。有四个人又相继地倒下。剩下三个人还在顽强地前行。前面的芦苇杆越来越稀,而脚下的淤泥越来越硬,终于有一天,三个人又倒下了两个,只剩下齐越公一个人的时候,他听到了前面苇丛里传来了鸡叫声!这时他已精疲力尽,拼尽全力用最后的力气大喊一声:“救命!”便扑嗵一声倒在苇桥上什么也不知道了。齐越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已躺在一个用芦苇搭成的窝棚里,一个面目姣好c梳着一个粗黑辫子c穿着一身青蓝白花粗布蜡染大褂的女子正在托着他的头给他喂米汤。

    这是洞庭湖入长江口处的一个渔家的小窝棚,窝棚的主人是一对父女,在长江边靠打鱼为生。由于连年干旱无鱼可打,于是在芦苇荡边开了几亩荒地,种了些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糊囗。一天,女儿正在地里点绿豆,突然听到芦苇荡边传来救命的呼喊声,循声而去,结果发现了几乎赤身裸体c气息奄奄c晕倒在地的我的先祖齐越公。于是赶紧喊来父亲,父女合力将他抬进窝棚。这位美丽的渔家少女后来成为我们江监石三县齐氏家族共同的先祖母。

    暑往寒来,当成群的雁阵从芦苇荡一阵阵向南飞去的时候,越公在这个窝棚里已住了三个来月。在渔家女的精心调养下,越公慢慢地恢复了健康。那一年一直没有下雨。冬天到了,老北风呼呼地叫着,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终于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江汉平原,洞庭湖畔的芦苇荡漫天洁白。天寒地冻的时刻,芦苇荡结了冰。那个让几十位船工葬身的淤泥滩被冻得结结实实。越公想到了身陷芦苇深处的桐油船,于是再一次地向芦苇深处走去。当他来到油船上时,由于阳光的暴晒和炙烤,油桶全部龟裂,满满的一船油全漏向芦苇荡深处,并结成了厚厚的桐油冰。踏着结满油冰的破损的甲板他四处寻找,结果他的眼前一亮,在船老板的卧室的那个位置,有个油桶完好无损的静静地躺在那里,他费尽全力把油桶打开,一阵金光晃得他眼睛都睁不开,原来里面是满满一桶金灿灿沉甸甸的金元宝。

    越公带着这对渔家父女离开了芦苇荡,带着这桶黄金来到了江监石三县交界的蛟子渊旁的堤口置田置地,住了下来,后人把这个地方称为齐家堤口,并逐渐演变成一个村庄。由于地处江监石三县c横扼湘鄂两省水陆交通咽喉要道,最后形成了一个繁华的水旱码头。越公后来用黄金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