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青岛邀请徐世昌等一批遗老观赏新发明的电影。电影未放映时,遗老们在座位上吸水烟袋,呼呼之声震耳欲聋。电影放映前先由翻译介绍内容,然后关灯放映。徐世昌一见灯关了,很不悦,站起来说:“人还未走,竟然了灯!不像话。”翻译赶紧解释,徐世昌等遗老才坐下。但在放映中,因为语言障碍,所以这些人大声喧哗,并且还把浓痰吐在纯毛地毯上。第二天的报纸大肆渲染此事,徐世昌等遗老看了报纸,居然认为这匪夷所思。

    ⊙清朝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李经羲是革命大亨蔡锷的师傅。辛亥革命后,李经羲到青岛隐居。1917年,李经羲受总统黎元洪之邀,出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可惜因张勋复辟而上任不足一周即去职,人称“短命总理”。心灰意冷的李经羲回到上海,从此再无出山,只在家里逗孙为乐,让孙子骑在自己的背上,嘴里念着:“爷爷给你做牛做马噢。”令人欷歔。

    ⊙民国成立,前清官员于式枚拟一联悬于门两侧: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民国时期,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SpiritoftheesePeople”(《中国人的精神》,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兰芳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鸿铭的讲演却要二元,如此高价票,却仍有不少人蜂拥而至。

    ⊙1921年,享誉全球的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游历,他久慕辜鸿铭大名,便派人送了张请柬,约其见面。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毛姆只好亲自上门拜访。毛姆来到府上刚一落座,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在你们看来,你们只需招招手,我们中国人就得来。”毛姆很感慨,但辜鸿铭丝毫不给对方留面子,一连串机关枪似的质问:“你们的艺术和文字比我们的优美吗?我们的思想家不及你们的深奥吗?我们的文化不及你们的精巧、不及你们的繁复、不及你们的细微吗?当你们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进化的人类了……”毛姆辩不过辜鸿铭,就把他的辫子当成话题,辜鸿铭一脸得意地对毛姆说,“你看我留着发辫,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末了的一个代表。”

    ⊙辜鸿铭鼓吹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美国的妇运分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个。”“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当然是用一个。”“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

    ⊙辜鸿铭是个“妻管严”,他的第二任老婆淑姑是他的天敌。辜鸿铭后来经济条件不好,但碰上叫花子上门乞讨,却总少不了要布施几个小钱。有一次,辜鸿铭施舍叫花子时,被淑姑撞见,当即挨了一顿臭骂,头上还被淑姑拿碗砸了一下,痛不可当。淑姑虽然厉害,辜鸿铭却本性难改,从此以后,夫妻俩就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一遇乞丐上门,辜鸿铭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门来,闪电般地扔下几枚钱币,立即返回,不落形迹。即便如此,这偷偷摸摸的举动还是不时被淑姑逮个正着,恶语相加。对此,辜鸿铭却不以为耻。若有他人借以取笑,他甚至为自己辩解说:“不怕老婆,还有王法吗?”

    ⊙翻译了《茶花女》的林纾很怪,他曾九谒崇陵(德宗陵),自称“清室遗民”,却又是赞成共和制度的一个人。民国初立,他毅然剪去辫发以为诸老倡。民国六年张勋复辟,他劝告同乡人陈宝琛、郑孝胥,说是此举不仅足以危害国家,且足以危害清室。对自己矛盾的行为,他解释说:“我中过举人,已受前清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