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生您的脚。”陈仔细看过,哈哈大笑。
⊙陈独秀和蒋梦麟都是前清秀才,秀才分两种:考八股时进的秀才,称为八股秀才;后来八股废掉,改考策论,则称策论秀才。在时人看来,策论秀才不如八股秀才“值钱”。一次陈问蒋:“你那个秀才是什么秀才?”蒋答:“策论秀才。”陈大笑:“那你这个秀才不值钱,我是考八股时进的八股秀才。”蒋连忙作揖:“失敬,失敬。”
⊙陈独秀和蒋梦麟有一个相似的习惯,吃饭性急,总是先上来什么菜就使劲吃什么,等到好菜、大菜端上来时,两人已经吃饱了。人笑这俩是“同病相怜”。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他聘请怪杰辜鸿铭为北大英文系教授。有人表示难以理解,蔡元培说:“我请辜鸿铭,因为他是一位学者、智者和贤者,绝不是一个物议沸腾的怪物,更不是政治上极端保守的顽固派。”
⊙国会与学生间不断有冲突,国会准备弹劾北大校长,学生们便发动示威游行,高举画着猪猡的旗帜,大骂国会。辜鸿铭既看不起学生,也看不起国会议员,对蒋梦麟说:“你相信民主,这实在是民狂!”
⊙熊十力曾有怪病,不能坐、只能整天站着,大冬天不能穿皮毛衣服。
⊙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将熊十力、梁漱溟和马一浮称为“三圣人”。熊的学问做得很出色,性格却怪得出了名。他说胡适提倡科学,科学知识却不如他;冯友兰不认识字;金岳霖的学说是“我论”。有一次,梁漱溟为学问方面的事,与熊发生了争论。熊脾气大,喜欢骂人、打人。争完了,熊乘梁转身的机会,跑上去朝梁就是三拳头,口里还骂他是“笨蛋”。梁了解熊的个性,没加理会就走了。
⊙孙传芳驻扎杭州,慕名前去拜访马一浮,马不见。马的家人怕得罪孙,便劝说道:“是不是可以告诉他您不在家?”马说:“告诉他,在家,不愿相见!”
⊙熊十力通脱旷达,不喜雕饰。一次王元化来家里拜访,熊正在沐浴,熊就坐在澡盆里与王聊天。废名亦是怪才,十分尊重其同乡前辈熊,但在学问上则常与他争执不休,有时双方闹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发生扭打,废名往往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第二天废名再来,两人又和好如初,谈笑风生。
⊙有一次,熊十力在一个朋友家吃饭,一个小孩子要吃桌上的一块肉,熊抢了过来说:“我身上负有传道的责任,不可不吃,你吃了何用?于是坦然吃下。”
⊙蔡元培掌北大不久,想请梁漱溟来北大讲印度哲学。梁当时24岁,中学毕业,于是自谦学浅,不敢应承。蔡元培反问:“你说你教不了印度哲学,那么,你知道谁能教吗?”梁说不知道。蔡说:“还是你来吧!你不是爱好哲学的吗?我此番到北大来,定要把许多爱好哲学的朋友都聚拢来,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可不来呢?你不要当是来做老师、教别人,你当是来合作研究、来学习好了!”
⊙胡适写了一篇反对梁漱溟的文章,梁看过后说,请胡屈尊费些心思把自己的文章看过以后,再下结论,不要“像看北京的《晨报》一样,匆匆五分钟便看完”。
⊙抗战中,梁漱溟给儿子写信:“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辜鸿铭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过:“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清末,上海张园成为爱国人士日常聚会的地方,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等去得最勤,经常登台演讲。吴稚晖演讲时,就跟演戏一样,声情并茂外加各种动作;章太炎上台时,不从后面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