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台湾的每一座古老庙宇,堪称一座艺术宫殿,除供奉有各种栩栩如生的神像之外,庙宇建筑中的各种艺术装饰,如石雕、木雕、剪粘、交趾陶等,均有许多极富艺术价值的杰作,显示出台湾民间艺匠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才华。

    明郑以来,海峡两岸贸易频繁,但海峡行舟,风大浪险,大陆来台的帆船常以巨石压舱镇舟,这就为台湾石雕提供了许多本岛没有的良好石材。其中最上等的石雕材料是青岛石,色泽微绿,年代愈久,愈有光泽;次为陇石,色泽带黄。这两种石材质地坚硬,雕刻的棱角锋利清晰,线条粗壮有力,在台湾古老庙宇中,由青岛石或陇石雕刻的作品,虽饱经风雨,但至今仍完好如初。

    台湾庙宇石雕中,石狮和石柱是最重要的部分。

    台湾庙宇门口的两侧,必定立有一对石狮。右为母狮,足下伴以小石狮;左为公狮,足前垫以石球或石钱。石狮有坐姿,也有立姿,体格健壮,嘴大眼突,厚鼻短脸,毛发卷曲,抬头挺胸,一副威风凛凛、气象恢宏的架势,其造型已失去自然界狮子的真实感,变成一种饶有趣味、威猛无比、地道中国形式的辟邪石兽了。据说,双狮负有守护庙宇、驱邪止煞之责,所以台湾一般寺庙中的石狮雕刻,着重表现其雄健骠悍的特性,雕刻得颇具力感。

    在台湾众多庙宇的守门狮中,以台南孔庙前的四只小石狮雕刻年代最早,据说在乾隆以前。这四只小狮以花岗石为材,正襟危坐,眼睛平视,嘴唇紧闭,显得庄严肃穆。鹿港龙山寺前的一对青石狮,也有近200年的历史,方头竖耳,昂首怒目,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相传由两位大陆商人所赠。这两个商人,叫许克京和刘华堂。他们来台经商、搭船回大陆时,途中忽遇暴风雨。刘华堂想起鹿港龙山寺的观音菩萨十分灵验,便向她遥祷,不到一个时辰,果然风平浪静。他俩平安到达福州,赶紧寻求名匠,镂雕石狮一对,献给龙山寺。此外,台南延平郡王祠、台中万春宫、彰化定光寺、台北三峡祖师庙,以及宜兰北围永镇宫等处的石狮均各具特色,是台湾石狮中的上乘之作。

    石柱又称“龙柱”,造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纯有力者,双柱各有一条长龙盘抱,除上下两端略有云彩水波装饰外,别无它物,但生动有力,古朴浑拙。这一类以鹿港龙山寺的龙柱为代表。该寺共有三对龙柱,其中三川门前的一对艺术价值极高,一边龙头在上,作飞天状,一边龙头在下,作入地状。两龙神采奕奕,眼波交流,呼之欲出,号为“观天覆地”。另一类为繁复多姿者,除柱身、长龙之外,还饰以花叶、人兽,并绘以黑白色线,十分热闹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台湾的妈祖庙一般都雕这类龙柱。其中台北万华龙山寺的石柱最为典型,不但有龙柱、龙凤柱,还有百鸟朝凤柱、郊游纪趣图柱,花样甚多,气派非凡。最富情趣的是郊游纪趣图柱。此柱雕刻十分细腻,用刀如笔,风光秀丽,郊游者神态各异,生动轻松,艺术造诣很高,令人看后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

    除石狮、石柱外,台湾庙宇中的石鼓,以及石龛、石门、石窗、乃至墙壁上往往都雕刻着各式精美的图案,或花鸟、或飞禽、或走兽、或亭台楼阁、各类书法、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中的故事等等,整座庙宇俨然石雕艺术的展览厅,令人有目不暇接之叹!

    台湾庙宇的木雕用料大多亦运自福建,主要有樟木、茄冬木或柿木,最好的是檀木。艺匠亦大多请自福建,木雕风格与闽粤大抵相仿,但更加精致,不惜工本。其独特之处突出表现在斗拱的运用与装饰方面。

    台湾庙宇中的斗拱和雀替,几乎件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有的雕成八仙造型,有的雕成老人或力士,或飞龙或走兽,或花鸟或鱼虫……多彩多姿。这些题材大都具有民俗意义,如八仙造型,因八仙都有神功,一则可镇邪,再则八仙献挑又带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