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吉祥之意,而花鸟、飞禽、走兽之类,也各有福、禄、寿的寓意。

    每雕刻一件斗拱或雀替,都是一次艰苦的艺术创作。艺匠们先根据它们使用的部位,选好木料,然后再决定雕刻题材;这些雕刻并非单纯的浮雕,而是将整块木料一层层地做空心立体的雕刻,既要使作品精细优美,又须顾忌到不要因木头雕空而降低了它承重的功能,其雕刻难度之大、技艺之高超,可想而知。

    台湾庙宇对于门墙、隔扇的雕刻也极为重视,有的甚至将整扇门墙作大幅的立体雕刻。如马公天后宫门扇有两幅大型木雕,其一为“凤凰呈祥图”:一只展翅的凤凰栖息在盛开的牡丹花旁、梅花之下,透出一股欣欣向荣的吉祥气息;其二为“独鹰图”:一只振翅欲飞的老鹰,独立山头,锐利的目光正俯视山下,给人以健美、敏捷、充满活力的艺术感染。这两件木雕虽已年代久远,历经风雨,至今仍能清晰地看出当年艺匠雕工之精湛,构图之优美。

    此外,台湾庙宇中的神桌、烛台以及供信徒们抽签用的签筒……凡属木制品,无不任由艺匠们尽情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人,以刻刀当画笔,给后世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台湾庙宇还利用一种叫做“剪粘”的造型艺术来精心装饰。所谓“剪粘”,就是利用碗片上原有的彩色绘画以及碗的弧度,选取适用造型的部分,粘接到事先塑造好的形体部分上去。例如剪粘人物,先塑好人物的基本形体,然后将碗片加工成可利用的各种形状,把人物的衣服、帽子等各个部分用碗片粘接起来,使人物的形态更富色彩感和立体感,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粘着剂一般用石灰、石棉加上糖水(有的甚至用蜂蜜)调和捣烂配制而成,粘性极强,经久不脱。剪粘似乎是“雕虫小技”,其实是一种十分高超的技艺,艺匠们必须胸有成竹,在造型的感受以及碗片的挑选使用上,都要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才能把握住物体的正确形象,使型体粘接得天衣无缝,逼真传神。

    台湾庙宇的屋顶上、屋檐下、墙壁上,到处都装饰着各种五彩缤纷的剪粘造型,有蛟龙腾飞、猛虎下山,有牡丹争艳、龙凤呈祥,还有八仙过海、三官大帝、福禄寿三神等等。这些花花绿绿的剪粘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整座庙宇显得愈加光彩夺目、富丽堂皇。

    在台湾古老庙宇中,还可发现一种叫做“交趾陶”(又称“交趾烧”)的装饰品。所谓“交趾陶”,就是利用粘土塑造成各种形象并加以绘釉,然后放进窑炉里用低温烧制的一种陶器。这种艺术品集塑造、绘画、烧陶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其渊源可一直上溯到中国鼎鼎大名的唐三彩,然而它直接承继的则是广东的交趾陶(又称“石湾窑”)技艺。

    相传清道光年间,台湾嘉义有位名叫叶王的人,从小在乡间放牛,喜欢一边牧牛一边用泥巴捏泥偶来玩。一天,他被一位来自广东的烧陶师傅发现,收他为徒,传授石湾陶技法。从此他技艺日进,所制陶偶精巧妍丽,于是叶王名声大噪。据说台湾南部庙宇中的陶塑人物、山水等,大多出自他手。现今台南学甲慈济宫、佳里震兴宫、金唐殿等处,仍保存有叶王晚期的作品,弥足珍贵。除叶王外,台湾交趾陶名师还有台南的洪华、洪昆福等人。日本统治时期,叶王的遗作曾送往日本参加世界博览会,得到极高的评价。

    台湾交趾陶虽艺承石湾窑,但并非单纯模仿,由于受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技法与着色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如石湾窑讲究灵巧、轻盈、可爱,而台湾交趾陶则注重写意而不重写实,较为拙朴沉厚,富有量感等。

    交趾陶大都安置在庙宇的墙上或庙顶上,题材与各种雕刻和剪粘大致相同。交趾陶的装饰,使庙宇平添了更强烈的艺术气氛,是台湾庙宇建筑的又一大特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