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神思想”,在宝岛台湾表现格外突出,民间供奉的神祇之多之杂,实为罕见。据有人统计,台湾神明的数量远超过100种。它们“各司其职”,俨然人类社会,如按“地位”划分,可分为“主神”和“属神”(又称“从神”)两大类:
主神:依各自职掌不同,又可分为四种。
一种是法力无边的“万能神”。有统领幽明两界所有神明的最高神——“玉皇大帝”,另有“妈祖”和“观音菩萨”。这三位“主神”被认为是“万能神”,大凡治病、求子、消灾、降福、祈雨等样样“灵验”,在台湾信徒最多,最受尊崇。
再一种是“分掌神”与“地方神”。分掌神担负各种“专职”,分别被各行各业奉为自己的守护神,如:读书人祭孔子、“文昌帝君”;医生祭“保生大帝”、“华佗仙师”;药材商祭“神农大帝”;农民祭“五谷仙帝”;理发师祭“吕仙祖”(吕洞宾);线香业者祭“九天玄女”;木匠及纸伞业者祭“巧圣先师”(鲁班);一般商人祭“关圣帝君”(关羽);裁缝师祭“黄帝”……举不胜举。这些“神仙”都是中国历史上或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某种职业的创始人、有功者或身怀绝技者。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灵验”的神,如:想长寿拜“南极星君”,想生子拜“注生娘娘”或“送子观音”,孕妇欲平安生产拜“临水夫人”,天旱求雨拜“龙爷”……至于地方神,是指不同祖籍的台民,各自由大陆故乡带到台湾来的“守护神”(见前文)。
第三种即“城隍爷”,据说城隍爷管辖的范围是属于“阳间”与“地狱”的结合部,以弥补“阳间”的地方官和“阴间”的“幽冥王”之不足。第四种神的情况极为复杂,它们会因时因地不同而发挥不同的“灵验”,实难一一列举。
属神:即附属于“主神”的神明。它们或与主神有某种“上下级关系”,如:妈祖配有助手“千里眼”、“顺风耳”;城隍爷的助手更多,计有“文判官”、“武判官”、“马将军”、“牛将军”、“延寿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或与主神有“亲属关系”:由于信徒们对主神的虔诚,生怕神明孤单寂寞,精神苦闷,于是为讨神的欢心,往往给它们配有夫人(出家佛除外)。如土地公的夫人“土地妈”、广泽尊王的夫人“圣王妈”、太阳公的夫人“太阳娘”,此外还有三爷夫人、灵安尊王妈、有应妈、大众爷妈、开漳圣王夫人等,都是成双成对。泉州籍人的城隍爷不仅有妻,甚至有妾,分别称“城隍大夫人”和“城隍二夫人”。有的主神还配有子女,如西秦王夫妇即配有公子,关帝庙必同时奉祀关平太子等。
在台湾,可谓“无处不神,无神不拜”。除上述各种正式神明之外,乡间还到处供奉着大大小小难以数计的“木石神明”、“动物神明”或“器物神明”。如:凡树高百尺以上都一律在树下建有小庙,当作“树王公”祭拜。榕树称“榕树公”,松树称“松树公”,另有荆桐树公、茄冬树公……有些石头形状奇特,人们便依据某种想象,冠之于“石头公”,常年有人前往祭拜,香火不断。此外,猪圈称“猪稠公”、牛栏称“牛稠公”,还有祭拜蛇和龟的,称“蛇圣公”、“龟圣公”,按季节准时摆上酒菜,燃上香火,虔诚“拜拜”。
由于神祇甚多甚杂,寺庙也就多不胜数。日据时期的一次统计,不算乡间小庙,仅合法登记的寺庙全台就有3800多座。当时台湾人口不足800万,平均约2000人就拥有一座庙宇,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修建庙宇更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台湾人口2100多万,各种庙宇已突破万座,平均不到2000人即有一座庙。难怪有人说:台湾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庙比学校多”,令人有“望庙兴叹”之感了!
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