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展论》(1921)有一章题为"近代科学革命"。史密斯认为近代科学革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并以类似于奥恩斯坦和巴特费尔德的夸大的华丽词藻)坚持认为它是"超过有史以来前人所作过的一切的科学成就"(p.144)。
1939年,科学家J.D.贝尔纳出版了一本具有挑战性的著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批评它是在科学和社会之间随意建立秩序。考虑到作者的政治态度,对他很少涉及科学革命,我们并不惊讶。在他涉及的革命中包括:伴随"农业的发明"出现的"人类社会的第一个伟大革命"(p14),17世纪的"精神革命"(p.27),"革命的……机械学新思想"(p.167),"是随着炮弹的飞行而产生的"。20世纪初期"通讯和运输方法的改进"(p.170)是"同时使数百万计的人同时而直接行动的可能性革命化了","伟大的化学革命"(p.335)是"拉瓦锡创立的",以及"20世纪伟大的量子革命"(p.368)。还有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p.39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起了更大。更有意义的作用"(p.343),而且成为矿山技术中未来革命的基础,但是,贝尔纳并没有认真地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革命的主题,虽然,他详细描述了近代科学革命的性质和影响。但是,他并没有更多地涉及17世纪一般的革命概念。这一主题只是出现在单独一书中,这一节开头有个副标题:"近代科学革命:资本主义的任务"。而当贝尔纳在20世纪SO年代巴特费尔德后扩充、修改和完全重写这部书时,他广泛使用了革命的概念,以至于读者能十分容易地得到这样的印象:科学革命已成为他的历史思想基本框架的一部分(贝尔纳1954;1969)。贝尔纳四卷一套的《科学史》第二卷的标题是"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由此带来了这样一种情形:在此后30年左右,科学史的创作文献中已到处是近代科学革命和科学中的革命了。因此,贝尔纳著作的两个阶段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这两个时期就是:1950年前,是开始认识革命包括近代科学革命这些概念,而1950年后,则是这些概念作为我们对科学变化的理解的本质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亚里山大·柯伊雷的开拓性作用
我将用对亚里山大·柯伊雷的讨论来总结前巴特费尔德研究。柯伊雷是本世纪50-60年代中在科学史著述中最有影响的人。至少在巴特费尔德前十年,柯伊雷就把科学革命的观点作为一个中心的组织原则而加以有意义的应用。他1939年出版的《伽利略研究》普遍被认为是一部奠基性的著作,是"科学研究中的一场史学革命"(库恩,1962,3)。作为这场革命的结果,科学史家已不再去寻找"古老科学对我们现在的永久奉献"。而是"试图去展示自己那个时代科学的历史完整性"。因此,像库恩所作的那样,例如:新的科学史家"不是去探寻伽利略的观点与现代科学的关系,而宁可去寻求他的观点与他那个团体人们的观点(例如:他的老师,同代人以及科学界最近的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同上)。此外,"他们坚持研究科学共同体的观点和其他观点上类似(通常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