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被收复。康熙帝再次督促,速取云南。清军浩浩荡荡开赴昆明。

    吴世璠逃回云南后,他的叔父吴应期向他发牢骚,把失败的一切责任,都推到方光琛身上,称其为“首祸”。吴世璠虽然年轻,倒是比这位叔父更有成色,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有大将风度。从贵阳撤回云南的路上,他收容溃散兵士,得了约两千人。而吴应期则没有回到昆明,而是在交水(今曲靖附近交河)驻扎,他竟然想在此重新集结部队,但目的却不是对付清军,而是发动军事政变。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此时在朝中握有实权,吴应期早就看他不顺眼,觉得此人能力缺乏,吴政权掌握在他手中,必要坏事。但他却不想想自己并不比那郭强多少,可谓半斤八两,并且那八两还不是指他。他的如意算盘,此时已被郭壮图掌握,郭干脆给他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让手下心腹率兵假装增援贵州,到了交水后,借慰劳军队之名,将吴应期骗来,当场用绳索勒死。得知吴应期的死讯,郭壮图又立即在昆明把吴应期的两个儿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一并勒死。

    这个郭可谓不善,虽然是吴应期先想向他动手的,他的举动有自卫的意味。但吴应期毕竟是当朝皇叔,不是他这个国丈可以随意处决的,更何况吴应期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参与阴谋,他们与皇帝吴世璠是堂兄弟,郭的举动与谋反无异。郭有疑心,有野心,已彻底暴露无遗。郭的心狠手辣,让吴集团内部许多重要成员,感到不寒而栗。人心尽散,在这种状况下,在外部清军的重压下,郭的举动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

    在湖南刚平定时,康熙十八年五月,大将军察尼曾派人前往云南招抚郭壮图。信中说:将军平西王“属半子”,大权在将军掌握,而雄才大略又足以左提右挚,如能密图归正,将首推第一功,裂土分茅以酬。除此之外察尼同时还给夏国相一封招降信。这两封信当时并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当时的形势,并不足以影响这两人坚守的决心。这一点康熙帝自然也清楚,他命令章泰尽速进兵,不得推诿延迟。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章泰起兵进发。

    当章泰收复贵阳时,康熙帝下令,赖塔一路广西大军速由南宁出兵云南。康熙十九年十月下旬,赖塔奉命,率领大军从南宁出发,经田州(田阳)、泗城(凌云),抵西隆州(隆林各族自治县),于十一月十五日进入云南边境。吴将何继祖等聚兵万余,在离安笼所三十里,坚守石门坎隘口。此地高耸云天,羊肠石径,易守难攻。赖塔派都统贝勒希福、马奇等率前队清军先进攻,他与金光祖等诸将兵分两队,作为后继。次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一日,清军大败吴军,夺取了石门坎隘口,收复安笼所城,吴军总兵陈义魁等率众投降。

    何继祖自石门坎败逃,至新城所,会合吴将詹养等,又聚兵两万余人据守黄草坝,并以大象迎战。二月二日,赖塔督率满汉清军发起攻击,从早上五六时战至午后二三时,终将吴军击败,夺取二十二营,俘获詹养、王有功及其部一千余人。赖塔率大军继续进军,从黄草坝开赴曲靖府,吴总兵尹士元、道员刘世忠等将吏,不战而降。清军攻占交水城,吴军大败而逃。

    此后清军收复新城所、普安州。同时,穆占也收复了黔西、大定诸府州,俘虏了吴政权巡抚张维坚。为助军威,此人被直接斩于军前。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五日,章泰部在交水城,与赖塔所率广西清军会合。

    会师之后,清军两大主力,自交水分路齐进,于二月十九日进至昆明郊区四十里外,在归化寺附近扎营。寺西北金马山,正北鹦鹉山,寺左右石虎岗、城北山,都成了清军的壁垒。

    二十一日,郭壮图派将军胡国柄、刘起龙、黄明率马步军万余人出城三十里迎战,并带了五只大象上阵。清军,章泰部位列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