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固守保宁,而广元所属百丈关诸处,有“贼众盘踞”,前往增援的兵力不足,拟将增援的副都统吴国正和马一宝的军队派往广元。
就在这时,情况突变,叛军分三路来袭,包围了宁羌州(陕西宁强)。此地为清军入川的后路,康熙帝命莫洛速派兵增援。莫洛得到命令,随即指令部队,务必在宁羌州城外击溃叛军,迫使他们撤退。康熙帝考虑到宁羌的重要性,唯恐有失,便命莫洛调副将雷继宗与王辅臣共同固守宁羌诸处。
随后莫洛率部进入四川,但在陕西汉中与四川保宁交界处受到阻击。四川叛军又攻占了七盘关与朝天关(两关在广元与宁羌州之间),切断了清军的补给线,驻广元的清军陷入困境,军心极其不稳。在略阳(今仍名),嘉陵江上的粮船又被叛军夺去。没了后勤支援,清军无法再向前推进,且处境危险。康熙急令莫洛与“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四川总督周有德、巡抚张德地,速从保宁回撤广元。并要莫洛等人亲自殿后,以便原驻广元的清军,安全撤回汉中,固守阳平(宁羌西北,略阳南)等处,歼除宁羌地区的叛军,整顿士马,再图恢复。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莫洛率部至宁羌州,驻南教场,与王辅臣兵营相距大约二里。初四日,王辅臣部突然发生骚乱,围攻莫洛大营。士兵们高喊要粮饷,要好马。莫洛只得命弓箭手击退兵变士兵,但这更加激怒了讨要粮饷的士兵。这一次,他们也使用了弓箭,还有火器。混战中,一颗火铳流弹击中莫洛,其当即倒地而亡。除莫洛外,其属下也大部分战死。剩下约两千多的后勤人员,均被王辅臣收降。
这场兵变来得非常突然,主要是因后勤方面的问题,导致军饷迟迟未到,拖欠了许多时日。军队的士气与忠诚是要靠钱来维系的,一旦拖欠军饷,必然发生兵变。王辅臣在军中还算是有威信的,因为有他在,所以才能拖到现在。要换个人带兵,估计早出事了。莫洛亲自统帅的部队大部分是旗人,而王辅臣的部下均是汉人,两者原本待遇就有所差别。其实,旗籍士兵断饷的日子并不比汉人士兵少,但八旗制度保证了旗籍士兵某种程度的信仰与忠诚。比如朝廷的制度明确了,旗人一辈子都有生活保障,所以一时的拖欠军饷,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打个比方,在清朝这个企业里,旗人好比是正式工,保险、养老金制度很完善,没有后顾之忧。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全员股份制的企业,旗籍士兵个个都是小股东,作为股东,他们自然更容易与企业风雨同舟。而汉人士兵就如同是临时工,做一天工拿一天钱,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被解雇,对企业没有什么向心力。汉人部队早已军心不稳,而旗人部队似乎却没什么起伏,这让汉人士兵误以为旗人有军饷,唯独缺了他们。
起初,局面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汉人士兵们都是赤手空拳去讨要粮饷的,可能是对汉人天生的不信任感,旗人做出了过激反应,使用武力来对付汉人。这样一来,性质完全变了,局面也就不可收拾了。
面对这场突变,见过世面的王辅臣,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手底下的士兵就是他的本钱与筹码,面对愤怒的士兵,他也不得不选择,表示支持他们的举动(要是当兵的全都脱了军服,改当百姓去谋生,他王辅臣不管在清廷还是吴三桂那里都只是一个屁)。他率部兵自宁羌州撤至沔县(今陕西勉县西侧),一路上,刚收降的两千余人,几乎全部逃光。王辅臣又从沔县北上略阳,定西大将军董额随莫洛之后,撤至沔县,才得知王辅臣部哗变。他一边急忙退守汉中,一边迅速向朝廷奏报。但奏报上只提哗变之事,至于事出何因,以及莫洛的生死,他一无所知。
王辅臣部哗变,康熙怎么也想不到。虽然对于王的忠心,他多少是打一些问号的,但刚刚不久前王辅臣还向朝廷奏报了吴三桂联络其谋反之事,并抓了信使,让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