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即授给王辅臣三等精奇尼哈番世职,授其子王继贞为大理寺少卿。

    论做人,王辅臣这事做得不算漂亮,因为这事还牵扯到张勇。他没有和其通气,便向朝廷上奏。虽然也没有害张勇,但功劳却全是王的,让张失去一个表忠心的机会。

    当然论做官,这事王辅臣做得漂亮。因为他并不知道张勇对这事的态度,与张勇通气,人情上倒是不缺,却给王自己带来风险。朝廷耳目众多,如果此事不直接向朝廷汇报,而是先跟张商量,这不是心怀不轨嘛?无论张勇选择站哪一边,他王辅臣都会很被动。张勇若为邀功,先向朝廷上奏,王辅臣的处境就会更危险。退一万步讲,即使归顺吴三桂,他张勇先给吴三桂打小报告,说你举棋不定,为这事还跟我商量,你说吴三桂会怎么想?

    嘿嘿,做官与做人的标准竟然不一致!

    王辅臣的苦衷,同为官员的张勇应该是可以想到的,但理解别人难,理解自己却很容易,这事让王辅臣与张勇之间自此有芥蒂。

    恰逢此时,四川总兵官吴之茂叛清,他派人给张勇送去劝降信。张估计也把自己关在家里考虑来着,不过有王辅臣这样聪明的同僚为榜样,估计他考虑的时间会少很多。这回终于轮到他表忠心了,他把来使同“逆书”一并上交给康熙帝。康熙帝大为称赞,“命从优议叙”。

    西北方向的王辅臣与张勇虽然没有反,但吴三桂的心思,却已很明显地展露在康熙帝面前。他觉得有必要派一得力大臣前去总揽一切事权,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紧急事变。最后他选中了刑部尚书莫洛,授以全权,经略陕西。康熙对兵部、吏部讲:陕西为边陲重地,西控番回,南通巴蜀,幅员辽阔,素称“疆”。“逆贼”吴三桂煽乱滇、黔,四川从逆,而山西“地处邻封”,恐有“奸徒”摇惑,以至人心不宁。虽有督抚、提镇等官各尽职守,但军务繁重,必须派遣一大臣,“假以便宜,相机行事,方可绥靖内外,保固边疆。”

    之所以用莫洛,是因他曾任陕西总督,对当地情况较为了解,在官员与民众中也颇有威信。所以康熙帝决定特授经略,率领满兵驻扎西安,会同将军、总督一起制定有效措施。他规定,巡抚、提镇以下各将官,悉听节制,兵马粮饷也都听他调发,一切应行事宜,不从中制,文武各官由他选用,兵部、吏部不得从中掣肘,邻省用兵,应当救援的,酌量策应。如有军事行动,将军、总督要领兵前去。等湖广、四川地方平定,即命莫洛还朝。

    为了增强莫洛的威信,便于他令行禁止,康熙帝特加莫洛武英殿大学士,仍以刑部尚书管兵部尚书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任陕西经略,赐以敕印。

    原本朝廷就驻有封疆大吏,这次再派莫洛前往,一是因此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不容有失。另一个原因却是台面下的。康熙帝何其精明,他知道王辅臣与张勇的“忠”所依赖的基础。有基础,自然也就是有前提的忠,这样的忠是要打问号的。

    康熙帝对他们不放心,或者说得含蓄点、巧妙点,康熙帝是要辅导他们,帮助他们,做个名垂青史的忠臣,以防走错路,一失足成千古恨!

    七月初,康熙帝给甘肃提督张勇发了一道指示:“秦省边陲重地,恐奸宄窃发,尔乃封疆大臣,朕所简任,可率所部总兵等官,固守地方,有为乱者,严行辑治,以副朕倚任股肱之意。”

    请注意,张勇是甘肃提督,皇帝却让他关注陕西方面的形势,并给以指示,要其严防叛乱,这说明什么?尤其强调张勇是他亲自选任的,以示恩于他,这意思可就更耐人寻味了。

    给了张勇密旨后,康熙帝命王辅臣同将军席卜臣等赴荆州增援。后因情况有变,指示王辅臣不必再去荆州,或者随将军赫叶等攻打四川保宁,或仍驻平凉,具体由莫洛酌遣。莫洛回奏,说四川“逆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