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这面旗帜下战斗了这么多年,对它虽没有什么真感情,但如今就这么玩完了,吴三桂心中总有种说不清的感觉。虽然他也深知朝廷的种种弊病,也想到这个腐朽的皇朝总有一天会倒掉,但农民军如此迅速地就把这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皇朝首都给解决了,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快!太快了!凶悍的清军和他们的君主对这座光辉的帝国之城垂涎多年,都一直未能得到,而那些当年饿极了才造反的农民就这样果断地把它给解决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吴三桂心中有无数个问号。
明朝在,他是大明高贵的平西伯,堂堂的边防军总兵官,皇帝所依赖的支柱。只要他想要的,无论是兵员还是武器、粮饷,皇帝都不会吝啬,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存在了,什么都得靠自己,自己能撑得住吗?父母大人及三十余口亲人都在北京,生死未明,一点消息都没有。
现在三桂手中唯一的资本就是这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及手下四万人的精锐武装力量。他要好好掌握这手中宝贵的资源,但具体怎么用,他现在心中还没有底,但他知道,他吴三桂这三个字是有分量的,无论是清廷还是大顺政权都会对他感兴趣。而在当前对方还没有报价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吴三桂在山海关按兵不动,但对部队却训练得更为勤快,军人唯一的价值就在于能打,他手下的这支部队越是凶悍,潜在的买主就越是舍得出高价。有时吴三桂站在落日余晖斜照的城楼上,望着城下认真操练的士卒,不禁心中暗笑自己,怎么觉得自己如今的心态就像那青楼中的老鸨一般,在逼着姑娘们苦练琴棋书画各种本事,以期待卖个好价钱。要是楼下的士卒们知道自己的主帅竟有这样的想法,不知他们会有何感受?
日子一天天地过着,皇帝死了,明朝完了,边关将士们没有觉得天塌下来,渐渐开始习惯这种没有朝廷和皇帝的生活。吴三桂在等,在等一个合适的价码。
李自成这个人还是有些成色的,他知道山海关的价值,也知道吴三桂的分量。他先前派明朝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部攻打滦州(河北滦县),就是为夺取山海关做准备,可惜这两员降将让吴三桂轻易地就打败了。山海关距北京仅七百里,与清军又只有一关之隔,吴三桂进可威胁北京,退可投清军。若这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将使农民军陷于险境。
李自成将他的忧虑告诉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宋献策献计:“山(西)陕(西)、河南、荆襄(湖北)已在掌握之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惟山海关吴三桂是一骁将,当招致麾下,而辽东劲敌又使我衽席不安。”对于山海关,无外乎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用武力攻取,并一举歼灭吴三桂部,二就是招安。李自成赞同他的意见。他认为作为明政权象征的首都北京已被大顺军攻破,这等于宣告了明朝统治的垮台,人心向着大顺政权,已是大势所趋,原明朝将吏非死即降,吴三桂自然也得走归降这条路。如今给他一个台阶下,对他招安,吴三桂应该心存感激才是。
三月二十一日,农民军入京的第三天,李自成亲切接见了刚刚从明朝大狱中放出的原明朝职方司郎中张若麒等人。张若麒因在明军与清军松山决战中负有战败责任,被下了狱,现在李自成打进来,让他拣了条命。看见新主子对自己还算客气,这厮一扫以往的晦气,极力表现自己,大肆吹嘘自己的督战之功,并拍着胸脯郑重承诺愿意为新主子和新政权效命,如有反悔,全家死光光。这农民领袖李自成还算是个性情中人,他刚当皇帝,还没有见识过封建朝廷无耻官员的经历,他见张若麒刚出狱就想着要如何如何效忠自己,自是受用,当即授他为山海关防御史。
这个所谓的山海关防御史,主要职责就是做好吴三桂的劝降工作。吴三桂和这个张若麒关系较为密切,称其为“老师”。有他出马劝降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