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顺风顺水、荣华富贵、子孙满堂、长命百岁。不过这永远只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人生总是起起伏伏,有福也有祸,谁都跑不掉的!

    崇祯四年(1631年),吴襄还真就倒了一次霉,这年八月,后金发动了大凌河(辽宁锦县)战役,数万八旗兵包围了大凌河城。祖大寿坚守不出,皇太极围而不攻。皇太极命人掘壕筑墙,以重兵把城死死围住,并在城西设下一支伏兵,专等锦州方面的明朝援军。

    明辽东巡抚丘禾嘉督率总兵官吴襄、宋伟及四万大军火速支援。行至离松山(辽宁锦县松山乡)约三十里处,与后金大军遭遇,双方展开大战,互有伤亡。明军见一时攻不破阻拦,便先行返回。

    九月中旬,后金一方面继续围困大凌河城,一方面又出击锦州,吴襄、宋伟率部出城迎战,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二十四日,太仆寺卿监军张春会同吴襄、宋伟再次奔赴大凌河城。明军渡过小凌河约五里后,因发现后金主力,为避人困马乏时被迫迎战,遂先行筑营,以待机会决战。

    二十七日,皇太极亲自率领八旗骑兵,分作两翼,直扑明军大营。明军使用了弓箭以及当时最先进的火器,一时间飞矢如雨,弹子如雹。八旗兵倒也骁勇敢死,右翼首先冲入明军张春部,明军奋起还击,但终究未能抵挡住八旗兵的猛烈攻击,战场上一片混乱。吴襄眼看着战场形势对己方极为不利便先行撤退。八旗兵死死在后面追赶,追了约三四十里始终未能追上吴襄部。

    这一战吴襄自己倒是毫发未伤,但是他违反战场纪律的行为却给明军带来了灭顶之灾,张春及部将三十余人被俘。从史料上分析此战吴三桂应该与其父亲在一起,吴氏父子都不是怂包,却为何有此行为?这颇令人深思。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吴氏父子和祖大寿及其他一些将领早已看透了朝廷及当时的形势,他们的部队与其被称为明军,倒不如被称作祖军、吴军更为贴切。祖大寿也好、吴襄也好,很明显就是军阀,军阀打仗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朝廷或者说是皇帝的利益,只不过当时的环境使他们必须在名义上还得在明朝这面龙旗下战斗。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这支武装力量或者说是这股势力一边是后金一边是明朝,两边实力都强过自己,若是搞独立两边都能灭了自己。并且这关外的明军都是朝廷征来的兵,无论是从习惯上还是从内心上对军阀都谈不上什么忠与不忠。说的难听点,他们和祖大寿、吴襄一样都是出来混的,祖大寿、吴襄是大混混,他们是小混混。祖大寿、吴襄是为了混出荣华富贵,而这些普通士兵无非就是出来混口饭吃,让他们拿脑袋为祖大寿、吴襄独立当皇帝卖命那就如同痴人说梦一般。而且祖大寿、吴襄两家虽然有钱,这打仗说到底还是烧钱的营生,要想在这块危险的地方维持下去还真需要明朝这个冤大头来支撑。

    他们之所以敢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逃跑撤退的大戏,就在于他们想得很明白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干什么。其实朝廷和皇帝也不傻,祖大寿、吴襄在想什么,他们也能想到,所以历来对他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则一拍两散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现在朝廷在关外虽是一点面子都没有,但祖大寿、吴襄好歹还是会替他们守住这个大门的。毕竟这是祖大寿、吴襄的地盘,他们还得在这过日子。要是这块地方丢了,他们可真就没地方可混了,到哪儿都跟要饭的叫花子一般。祖大寿、吴襄再怎么跑怎么丢,也不会把他们的根基丢掉,这是他们的底线。要是后金真的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凶狠,不是为明朝而是为自己。后金是头恶狼,地方军阀也是恶狼,只不过后金想灭了明朝,而地方军阀知足常乐只想在自己的地盘上撒点野而已。何况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明朝多少还是能对地方军阀们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