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梅雨季节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连降暴雨,长江、淮河、大运河的水位不断猛涨,也牵动着周恩来对解放区水患的担忧。
回到梅园新村,周恩来刚坐下来,童小鹏送来一份苏皖边区政府主席团的急电。
这年夏季,对于江淮人民来说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季节。7月份以来暴雨就几乎没有停过。苏北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此,解放区苏皖边区政府连发急电给南京梅园新村,请中共代表团要求国民党开放长江、淮河及运河的沿江各坝,解除水灾对苏北人民的危害。接到苏皖边区政府的电报,周恩来十分焦急。他深爱自己的家乡,为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担忧。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淮安古名射阳,处于大运河和淮河交流处的平原地区,具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南北交通的孔道,史称“热闹繁华,俨然省会”。
周恩来祖父兄弟5人,有4人做过知县。他的祖父周攀龙,原来是一位绍兴师爷(清朝官府的幕僚),迁到淮安后,先是在县里当师爷,后来升为知县,由于前任迟迟不肯交印,到他上任时,已是身染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祖父有四个儿子,他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后改名为周邵纲,字懋臣。他为人老实,也曾学过师爷,后到外省当了一名小公务员。周恩来的母亲姓万,是淮阴县知县万青选的女儿。虽然周恩来自从12岁那年离开淮安去沈阳求学,就一次没有再回过老家,但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怀念着解放区的人民。接到电报,周恩来立即电请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按照苏皖边区政府的要求,转饬江北运河工程局开放沿江各坝,让大水入江,使运河沿岸各县免遭洪水威胁。同时,周恩来安排负责宣传工作的宋平、范长江等人,迅速将苏北运河和淮河流域水灾情况整理出来,分发各新闻机构,揭露国民党以水代兵,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
国民党政府以“有碍国军行动”为名,不但没有开放江坝,反而,利用水灾加强了对解放区的进攻。以重型轰炸机轰炸苏北高邮附近堤防,扫射修堤人民。造成29名河工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伤者无数。致使沂、沭河床漏水,后又发生堤岸溃决,演成宿县、沭阳县、灌云县等各县空前水灾。所幸的是,苏皖边区党委和政府积极部署运河沿岸各地区党组织和政府,全面整治运河堤防。苏皖边区党委水利工程局工务科科长、运河工程处副处长钱正英和陈扬等同志一起,冒着狂风暴雨和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扫射带领几万民工,奋战在二地委所处的运河南岸,昼夜奋战,赶工抢修,终于赶在大汛来临国民党军队占领淮阴、淮安、高邮、宝应之前,将千疮百孔的运河南段堤防抢修完毕,从容撤退。前往运河南段工地视察的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官员赞扬说“在物质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把运河堤防修得这么好,是了不起的成绩。”这些都是后话了。
处理完苏皖边区解放区的电报,周恩来在梅园新村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又乘飞机飞返上海,参加与联总、行总黄河归故的谈判。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是(简称“联总”)1943年11月在美国大西洋城成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经费来源由47个未受战争蹂躏的会员国捐献,总数约20亿美元,其中分配给中国5亿余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后,联总在重庆设立了分署,开展战后救济工作。联总代理署长为美国人富兰克林·雷,后为普莱士,工程顾问为塔德,这时办公地址已迁上海福州路01945年2月,国民党当局在重庆相应成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署长为蒋廷黻。考虑到战后受灾国的政治形势,联总章程规定:联总援助的救济物资“无论何时,不得用于政治武器”,“一切形式之救济,应依各该区域中人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