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便利于我们箝制敌人,但同时也便利于敌人封锁我们。给养的困难,在这一地区内是不容易解决的,并且在我们的西北与西南,则是广漠无际的青海草原与西康,很难成为我们后退的依托。

    “现在,敌人正在使用全力,力图把我们封锁在这一地区。杨森、邓锡侯的部队,正在从南面建筑工事,逐步推进。东南,刘湘、孙震、李家钰等部队,正在完全封锁岷江以及威州到北川以南的地区。胡宗南指挥二十七个团的兵力,盘踞在平武松潘一线,而蒋介石的主力,也正在川军的后面集结待机。在我们的西面的西康与丹巴一线,刘文辉、李抱冰也集中了约15个团的兵力,防止我们向西康发展。综合起来判断,蒋介石封锁我们在这一地区内的企图,是十分明显不过的。

    “同志们,我们不能长久的停留在这一地区。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目前的战略方针,朝有利于野战军与四方面军的发展来考虑。下面,请总政委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军委作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然后大家再讨论,发表意见。”

    洛甫的这段开场白,是有准备的。他在开会前两天,就在懋功认真分析研究了当前敌我双方的态势,为了解决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曾写下《夺取松潘,赤化川陕甘》一文,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印发向部队宣传。刚才讲的,基本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

    张国焘听了洛甫的讲话,心想,过去一直认为洛甫是个书生,肚内马列主义的东西倒装了不少,但军事方面的事,知之甚少。今天,当着大家,竟大言不惭地谈起战略方面的问题来了,不简单!说明过去对洛甫的认识有片面的地方。但他隐隐感到不快的是,洛甫开场白里讲的,明显不同意他对目前战略方针的看法,还影射了数日前他给中央电报里提出的问题。他在心里说:洛甫表面看起来温良谦让,是一个谦谦君子,但实质上思想却很敏锐,看问题尖锐,讲起话来也不躲躲闪闪,态度鲜明。

    洛甫点了周恩来的名,周恩来代表中央与军委回顾了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以来,战略方针的几度变化之后,着重讲了目前两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战略行动与战争指挥三个问题。他说:

    “四方面军决定西去懋功,再转到西康,一方面军决定到岷江东岸,两个方面军的战略方针是不同的,应在什么地方建立苏区呢?这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苏区的条件中央和军委认为应该是,第一,便利于我们作战,现在一、四方面军会合了,建立根据地的地区应该比较大,以便于机动。松潘、理番、懋功地区虽然大,但多是狭路,敌人容易封锁我们,使我们不易反攻。敌人正企图在这些地方逼死我们。第二,群众条件,要人口较多,有利于红军本身的发展,便于我们做好扩红的工作。但是,松潘、理番、懋功、汶川、抚边一带,据我们初步调查,人口只有20万左右,其中少数民族还占多数。第三,经济条件,应是能解决军队供给的地方。而这一带粮食奇缺,牛羊有限,解决我们的穿衣都成问题,军事上的补充更困难。因此,在岷江两岸的懋、松、理地区,是不利于建立根据地的。长久陷在这里,没有前途。我们新的战略方针应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

    “至于谈到战略行动问题,目前一、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向南发展不利,向东过岷江对我亦不利,因敌在东岸有130多个团;向西北是广大草原。现只有转向甘肃,向氓山山脉以北,背向西,争取这一地域。这里道路比较多,人口多,山少。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开展运动战消灭敌人。可向陕西还击敌人,再向北行动,背向西发展,南可以以青海南部作依靠。四川方面,现有地区可以成为游击区。得到的地方,是否再扩大,到时再决定。我们现在是反攻,是无后方的运动战,我们要勇猛果敢,巧妙机动,毫不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