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地区。

    张国焘的这一计划,显然与中央的方针有别。

    在张国焘复电中央和军委的第二天,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指出“目前形势须集中主力首先突破平武,以为北向转移枢纽。其已过理番的部队,速经马塘绕攻松潘,力求得手。否则兄我如此大部队经阿坝与草原游牧区域入甘、青,将绝大困难,甚至不可能。向雅、名、邛、大南出,即一时得手,亦少继进前途。因此力攻平武、松潘,是此时主要一着,望即下决心为要。”

    显然,中央的来电对张国焘提出的战略方针持有异议,指出张国焘为执行自己的计划,于红军的发展不利。

    在中央致电张国焘的次日,川敌猛攻北川县城,四方面军弃城撤至笔架山、神仙场一线,继续凭险阻敌。南面的一方面军,亦被杨森部压迫,撤离宝兴,形势紧迫。翌日,中央复致电张国焘,强调力争红军主力出东北,实现川陕甘计划;如绝无办法,暂时只好向川西南发展。要求四方面军速向懋功开进,两军集中20个团以上的兵力,突击雅、名、邛、大地区,迅速打开战局。由于这一行动关系全局,事关重大,中央急电张国焘立即赴懋功面商。于是张国焘不得不离开茂县总部,带着黄超及十余骑卫士,走了3天多时间,来到懋功与毛泽东等人会晤。

    但张国焘在抚边与毛泽东等人见面后,久经患难,双方互诉一番别离之情,披肝沥胆,一阵赤诚的欢欣,大家都未谈及当前的战略方针。因为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棘手的问题,需开会解决。

    张国焘到懋功休息数日,分别到两军驻地查看了一下部队的情况,深感中央红军长途转战至此,消耗损失甚大,亟待休整与补充。而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以来,虽频频与敌人作战,但损失不及中央红军大。他暗暗为四方面军比一方面军优越而庆幸。这几日,他又拜访了中央的几个要人,向他们打探中央及一方面军的一些情况。

    张国焘来懋功与毛泽东会晤之前,中央已知张国焘对军委的战略方针持有异议。电报频传,羽书交驰,不得而决,以致通知他亲赴懋功开会解决。6月26日,中央不得不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研讨会师后的战略方针,共商大计。

    开会的地方是一所两进院落的喇嘛庙。四周有高高的围墙,第一道院落的大门外,有一道影壁。整个院落的房屋,均系木柱木板装嵌,开间很大。警卫部队驻第一进院落,会议则在第二进院落后面的屋子里举行。

    因为是政治局会议,自然是由在党中央负总责的洛甫主持。等开会的人到齐后,他拿着一份讲话提纲站起来对大家说:

    “同志们,野战军同四方面军的会合,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胜利。这一会合,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大大加强了我们同敌人作战的力量,便利于我们更大规模的消灭敌人。由于我们的会合,大大的提高了全体红军指战员与政治工作人员的战斗情绪,胜利的信心;使两大主力在过去长期革命战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得到了相互的交换与总结;使过去在两个战线上分开的两大主力,现在完全放到党中央与军委的统一指挥之下。

    “这一会台虽是在松潘等县,地形上不利于作战,物质给养上非常困难,但正是这一地区,使我们能够利用地形,箝制追击与进攻我们的敌人,使蒋介石刘湘一切阻止我们会合的企图归于失败。使野战军得到整理休息的机会,我们在川陕甘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就有可能实现这一战略方针。这就大大的缩短了我们野战军从无后方的大规模的游击战,转到有后方的运动战的时间。

    “红军主力不利于长久的停留在这一地区,在这一地区建立苏区根据地,显然也是不利的。因为这种不良的地形,使我们不能以大踏步的进退,去求得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这种地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