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坡边在考虑两军会师后的行动方针,向何处发展最为有利?到底应在什么地方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边走边在寻思,那些青年战士为了下坡省劲,坐在雪坡上往下滑落时不断经过他的身边,他扬起手和他们打招呼,并不停告诫他们:“小心点,谨防滑到峡谷里起不来。”战士们微笑着向他点头致意。

    快下到雪山脚下的时候,总部的罗参谋急急跑来向毛泽东报告:

    “前卫团在山下碰见了四方面军部队!”

    毛泽东吃了一惊,喜出望外地说:

    “啊!,会师啦!是哪个部队?”

    “李先念率领的三十军。”

    毛泽东迫不及待地说:

    “好啊,走!我们赶快走!”毛泽东边说边大步云飞地朝山麓迈去。

    6月初,李先念率领的迎接一方面军的四方面军部队,攻占懋功,歼川军邓锡侯部近千人,继占达维。一方面军翻过夹金山,前卫部队已来到达维。

    驻节茂县的张国焘得知会师的消息后,立刻打电话给屯兵于理县的徐向前,要他代表四方面军领导人写一份报告,火速派人前去懋功,转送中央。

    徐向前接到指示,极为兴奋,于是连夜赶写报告,介绍敌军和四方面军在川西北的部署情况,并请示萨军会合后的作战方针,热烈表示欢迎艰苦转战的中央西征大军。

    徐向前在致中央的报告里说:

    “目前我军之主要敌人为胡宗南及刘湘残敌,我军之当前任务必先消灭其一个,战局才能展开,因之先打胡或先打刘须亟待解决。西征军万里长征,连克名城,迭摧强敌,然长途跋涉,不无疲劳,休息补充,亦属必要。最好请西征红军固阵休息补充,把四方面军放在前面消灭敌人,究以先打胡先打刘何者为好?请兄方按各方实况商决示之为盼。”

    徐向前又找了两幅川西北地区的地图,连同他写的报告派人给中央一道送去。

    过几天,一、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便在夹金山下相会了,驻地一片欢腾。四方面军将各部队的慰问品集中起来,赶着牲口,一批批送往会师地区。仅三十一军,一批就送去衣服500件、草鞋1400双,毛袜500双,毛毯100条,鞋子170双,袜底200双。

    不久,张国焘接到洛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联名自达维的来电,要他赶快驰往达维见面,商谈会师后的作战方针。电文最后说:“弟等已至达维,候兄速来一见。”

    张国焘阅罢电文,心情既兴奋又复杂。各种思绪,纷至沓来。对于这些者战友,算起来有的已经十多年没有见面啦,最短的己有三、四个年头。毛泽东,他还是1923年在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时见过面,以后就各奔东西,从未聚首。洛甫是他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后,于1931年在临时中央匆匆一晤后,他便奔往鄂豫皖苏区去了。他想着他们这些中共要员,经过数年的游击战争,筚路蓝缕,千辛万苦,肝脑涂地,想不到今天竟在这荒僻的西陲相会了。大家都变成游击专家,游击英雄了。两路英雄,今后将统一在中共的麾下,去奋斗,去抗争。数年战争血雨的磨硕,大家竟活着聚首在西睡,患难相逢,也属难得,几多兴唱。而目下的战略方针,也亟须研究决定。以致张国焘怀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简单收拾一下,带着参谋长黄超,挑选了十余个强健的卫士,骑着马自茂县总部出发了。茂县总部则由徐向前、陈昌浩等留守。

    张国焘由茂县经位川、理番前往懋功。沿途经过很多藏族聚居的村寨。通过一条条湍急的河流。这些河道,没有固定的桥梁,简便的竹索桥、悬空架设的木桥、牛皮艇和吊索等,是河上的交通工具。当张国焘肥胖的身子在吊索上滑动时,吊索下垂,同行的人都为他捏了把汗,生怕吊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