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断裂,坠于河中。而张国焘更格外的紧张。还好,一道道河流,总算通过了,没出问题。位川以西,是一片原始森林,林木蓊郁阴深,遮天蔽日,但被当地人乱伐不少,横一棵,竖一棵堆放在地上,张国焘他们通过时,极不方便。有些砍伐的木材,又被推入河中,伐木者欲借水势冲运至下游。河道由于木材的阻塞,河边的道路又被急流所冲毁,于是更增加了他们行动的困难。张国焘赶路急切,有时不得不绕道很远的密林山道。

    翻山越岭,渡川跨河,张国焘一行,马不卸鞍,人不歇脚,一路之上他们领略了不少藏族风光,但由于要急急驰往懋功,张国焘无暇在沿途多所观察,走了3天多时间,来到懋功北面的抚边。

    且说毛泽东等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来到懋功会见四方面军迎接的部队,欢悦的心情,自不在话下。当得知张国焘已由茂县出发至懋功途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洛甫、博古更感到由衷地高兴。为表示对张国焘的敬意,实际上也是对四方面军的敬意,毛泽东等人决定离开抚边驻地3里多远的地方去迎接。连在下雪山时感受了风凉正在病中的周恩来也去了。他们还带去总部、总政治部的工作人员40余人一同前往迎接。因为毛泽东想到:张国焘是中共的元老人物,四方面军的统帅,加之他在这几天与三十军指战员的接触中,感到这支兄弟部队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兵强马壮,装备也好,精神状态不错。比之他在的一方面军要强。他深深感到张国焘、徐向前等一批四方面军将领,在领导这支部队是颇有成绩的。今后两军合作,共同战斗,实现中央未来的战略方针,开创新的局面,一定大有希望。为今后前途计,为今后更好的合作,也应该远出驻地迎迓,以表示尊敬与友好。

    抚边这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镇子,今天打扮得格外漂亮,墙上用石灰水刷出大幅的欢迎标语:“欢庆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街上也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有的房屋前还挂着红旗,红旗上用白字写上欢迎口号。村与村之间还装上了电话,以便随时保持联系。镇中央的草地上,搭起了一个讲台,讲台四周用苍松翠柏镶起一个绿边,缀上一束束鲜花。

    当毛泽东等人从抚边驻地步行3里多路来到一个小山村,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开始时淅淅沥沥的,继而点点滴滴起来,不一会儿,便滂沱如注,倾盆而来。随行人员不得不赶快在路边撑起油布帐篷,毛泽东等人踅身其中,焦急而喜悦地等待着张国焘的到来。

    毛泽东在帐篷里蹲着点燃一支香烟对大伙说:

    “天公不作美,有点扫兴。”

    周恩来咳嗽两声接着说:

    “也怪,好好的晴天,突然下起雨来。”

    朱德关心他说道:

    “恩来身体有病,其实今天可以不来。”

    周恩来认真他说:

    “不来不好,国焘是党的元老。”

    博古也说:

    “恩来是带病出山,说明我们的心诚。”

    毛泽东笑着说:

    “今天红军的党政军首脑,倾巢出动。”

    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一会,他们听见村头一阵骚动声,“嘚嘚嘚”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洛甫探头一看,急急说:

    “来啦!来啦!”

    毛泽东等冒着下个不停的大雨,走出帐篷,接着前边一匹白色骏马迎着他们冲驰而来,溅起的泥浆射向毛泽东的裤脚。毛泽东定睛一瞧,马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要迎接的张国焘,于是赶快叫了一声:

    “国焘兄!”

    张国焘闻声控制住了马缰,翻身跃下鞍鞯,微笑着向站立在路边的毛泽东等人拱拱手:

    “诸位仁兄久等了,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