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要严肃查处。
顺价销售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统一思想,协调一致,一抓到底。
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是旧的粮食流通体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不仅导致许多不正之风与腐败案件的发生,而且影响到粮食的收购与经营。此次新粮改针对这一弊端,制定了粮食收购资金必须封闭运行的政策,从而从根本上堵塞了资金方面的漏洞,以保证敞开收购与顺价销售的顺利实施。
所谓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就是从事粮食收储的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资金所需贷款由农业发展银行严格按照“库贷挂钩”的原则和办法供应和管理,粮食调销坚持“钱货两清,足额还贷”的原则。这既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做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管理,确保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对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十分重要。一是有利于及时足额地供应收购资金,支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顺利实施。如果做不到封闭运行,收购资金投放后流失了,银行就没有能力保证资金的供应,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就很难做到。二是有利于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顺价销售进行监督。资金封闭运行以后,农业发展银行可以通过账户的管理和结算,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低价亏本销售行为。三是粮食收储企业封闭运行以后,可以改变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状况,企业再也不能通过挤占、挪用收购贷款来解决自身的各种费用开支,从而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企业顺价销售以后,企业就不会发生亏损,也没有途径再继续挤占、挪用收购资金,有利于减轻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减轻财政负担。
粮油收购资金实现封闭运行的政策实施后,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发展银行4月以来,加强收购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收多少粮(油),贷多少款;销多少粮(油),收回多少贷款本息。”的政策进行资金的投放和回收,既保证了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又防止了新的挤占挪用收购资金问题的发生,基本实现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体现在夏收以来,及时足额供应资金,从资金上保证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落实,并做到了新发放货款与新收购粮油价值基本一致。同时,粮油销售货款归行率和收贷率自4月份起逐月上升,6月份后基本达到100%。由于新发的贷款全用于收购,加上收回了过去被企业不合理占用的部分贷款,10月底,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企业粮油库存值占粮油贷款的比率达到60.46%,比6月份提高了2个百分点。最明显的效果是,从4月后,粮油收储企业亏损挂账逐月下降,6月后基本遏制了收购资金当期经营亏损发生新的挂账。
1992年放开粮价以来,各地都放松了粮食市场的管理,特别是收购环节多渠道经营,致使一些个体商贩、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纷纷插手粮食购销。国务院1994年曾要求各地在定购粮未完成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直接到农村收粮。但由于政策不明,法规不全,管理不够完善,加之粮食企业自身困难较多,非主渠道的粮食经营企业到农村收粮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而一些农民贪图省事,也把粮食贱卖给这些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企业的购价低、经营环节少、费用低、随收随加工,成品直销市场,销价大大低于国家1996年出台的销售价。市场上国有粮食企业缺乏竞争力,导致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收购而收购,形成收购、库存、积压、再收购的恶性循环。积压的时间越长,费用越大,成本增加,粮食销不出去,资金无法回笼。粮食企业包袱增大,亏损上升。
粮食收购环节的混乱,源于粮食市场管理不力。一方面,对粮食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