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粮价暴涨,引起了全国性的恐慌。受市民抢购和一些粮食贩子趁机囤积的影响,许多地方销尽库存,开始出现脱销。

    谁都明白,粮食脱销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什么都可以脱销,惟独粮食不行。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迅速部署,打开国家粮仓,立即抛售250万吨专项储备粮,3.2万吨商品储备油。

    1994年1月,国家直接安排140个火车专列,首批运送了70万吨粮食。陕西、山东、安徽、北京等许多省市也都陆续抛售地方储备粮。

    稳定粮食价格就是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各省市的头头们坐不住了。

    江西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粮食价格迅速攀升,萍乡市、鹰潭市、九江市等地粮食供应吃紧。为此,江西省从主产区迅速调运了15万吨大米供应赣州、萍乡市等非粮食主产区。南昌市以每日投入30万公斤新晚米供应市民。省长出面告诉江西人民,1993年江西粮食可以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现有的仓库装得满满的,库存原粮700万吨,可供应全省人民吃30个月,以此打消人民的顾虑。

    安徽省从1993年4月1日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后,粮食市场一直风平浪静。10月份,由于外省缺粮地区到安徽大批购粮使粮食价格看涨,全省城市普遍上涨30%,引起城乡居民的关注。12月6日安徽省一位副省长在电话会上向全省宣布:近日内将向市场抛售1.2亿公斤的粮食并控制粮价,保护群众利益。12月20日,全省粮食市场价格趋降。

    南京市拿出1000万公斤的粮食和250万公斤的食油,供应市场。常州市对粮油市场实行最高限价,同时市粮食局发拨给每个粮店1万公斤大米,1440公斤食油,以保障市场供应。

    一时间,在全国的铁路上,我们看到一列列粮食专列呼啸而去,在主要的公路上,一排排粮食车队飞驰而来——幸好,我们仓里有谷,我们手里有粮!

    1992年11月1日,中国宣布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维持了40年的统购统销历史宣告结束。

    象征城市居民“特权的购粮本”,一夜之间便成了废物,被大多数人扔进了垃圾桶。

    粮食市场依然风平浪静,因为大多数人对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放开,似乎是早有心理准备——什么都放开了,粮食还能例外?

    偏偏什么都能放,惟有粮食却不能随便放。仅仅是几个月之后,粮价骤然上涨,并且愈涨愈快,涨得老百姓心慌,涨得政府措手不及。

    当然,这不单纯是粮食经营放开的过错,但我们对市场了解不够,准备不充分,却要负一定的责任。

    面对暴涨的粮价,国家大量抛售粮食,并实行最高限价,虽平稳了市场,但大多数城市居民心里仍不踏实:这按住的皮球还会不会反弹?

    市民们突然想起了那本废止了的粮本。解放后几十年坎坎坷坷,什么风浪没有见过?什么困难没有遇到过?但我们感到踏实,因为我们有一本粮本。不用担心粮食短缺,也无需考虑粮食的价格。

    粮本伴随中国人平平安安度过了几十年,现在刚丢掉,就出了问题,粮本可否再度出山呢?

    1993年12月21日,《中国青年报》首先报道:《湖南新晃:众盼粮本出山》。新晃侗族自治县于1992年5月完全放开粮食,当时价格为每公斤1.10元。意料之中的混乱和惶恐并未如约而至,甩掉粮本的居民与甩掉包袱的政府一同吁了一口长长的气——粮市无战事。可谁能料到,沉寂一年多后,粮价波动了,并且一涨不回头。人们慌了:还是粮本好。

    长沙有位市民也坦然地说:“粮本子好哇,有了它,心里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