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公布,中国的人口总数是4亿7500万。
前一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看了这个数字,也不由感到肩上的压力:4亿7500万人的吃饭问题,将要由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来解决。
自然,这不是陕甘宁根据地的几十几百万人,而是全国4亿7500万!当时,他们中的大多数的人还处在饥饿之中,正用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他们的救星毛泽东。
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成为对新诞生的中国政府的第一个考验。
汲取革命根据地的经验,1950年开始,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其中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有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彻底消灭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土地改革,是实现“耕有其田,人有其食”的最成功的一大壮举。在世界的历史上,中国的粮食生产无论是单产还是总产,数千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土地占有不平衡,结果使大多数人受到饥饿的折磨。这一次土地改革,使所有的农民都分到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耕地,他们不仅很快就缓解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而且农业生产力得到最大的一次解决,粮食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保证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剿匪除奸、消灭国民党反对派的残余势力。从1950年开始,全国粮食总产每年以1000万吨的增产量逐年递增。1953年达到16683万吨,比1949年增加了47%,并超过了1936年15000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毛泽东领导中国的第一个宏伟目标。他认为,搞社会主义,首先就得让人民吃饱饭。他明确地说:“我们是社会主义么?我们的农民不该还吃窝窝头!不应该……”
为达到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宏伟目标,毛泽东同志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他执政期间,有著名的“两抓”:一是抓阶级斗争,他认为这是无产阶级政权得以稳固的基础;第二便是抓粮食,他认为这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粮为纲”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几乎刷满了农村所有的墙壁,成为最响亮的口号。
“粮食是命根子”,“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是毛泽东反复向各级干部讲明的道理。他认为,“以粮为纲,纲举目张”,粮食是首要的问题。粮食未搞上去,什么事情都办不好。除了1958年,为了在15年内“赶英超美”,把粮食的“霸主”地位让给了“钢铁元帅”,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都是把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的。毛泽东告诫人们:“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毛泽东不仅为中国制定了“以粮为纲,纲举目张”的粮食生产政策,而且还亲自过问具体的粮食生产。他提出的“水、肥、土、种、密、保、管、工”成为粮食生产的“八字宪法”,广为推广。
但是,由于受到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加上未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与毛泽东预期的目标存在相当大的一段距离。1958年全国粮食总产曾达到20000万吨,但以后又一直下降徘徊,到1976年,毛泽东带着一种遗憾离开他的人民时,全国粮食总产仍只有28631万吨,人均仅307公斤。尤其是许多跟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