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6月,在义和团被清廷宣布“合法化”的时候,某义和团的首领拿着仇洋派端亲王载漪的令箭来到山东,要求袁世凯允许义和团设坛操练。袁世凯一向视义和团为匪,但因为清廷当时的政策支持义和团而迟疑不定:因为答应设坛的话,好不容易被剿灭的义和团将再度兴起;但要是不答应,万一端亲王得势,难免有违令之嫌并会在日后遭到报复。

    正当袁世凯左右为难的时候,王士珍摸透了领导的心思,他主动站出来说:“大人放心,这事交给我来办!”言罢,王士珍便走出营门,当即下令将这位义和团首领绑了,随后以“盗窃端亲王令箭”的名义推出辕门外砍了。

    王士珍回到营中,袁世凯的会议还没有散,袁世凯见王士珍回来,便问:“你可将这人安置好了?”王士珍以手抹脖,很干脆地说:“已经处决了!”袁世凯大惊,问:“你怎么把这人杀了?万一端亲王怪罪下来,如何是好?”王士珍说:“这好办,只须将令箭封起来,称‘有人盗用’,送还端亲王即可。”袁世凯顿时醒悟,并连赞王士珍处事果断明决。

    在庚子年间,各省的传教士、外国商人及教民等途经山东避难时,王士珍奉命加以保护,他命令手下士兵组成便衣队,一方面资助粮食川资,另一方面还暗中抓捕义和拳。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并向京津地区进行扫荡的时候,王士珍命人在与直隶接壤的边界均用白灰在墙壁上写上大字:“此山东境!”说来奇怪的是,八国联军看见后还真就此止步,山东省在庚子年也因此未被侵犯。

    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继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随后又承担了练兵等大任,一时间炙手可热,忙得不可开交。好在这时有王士珍在旁边辅佐,可以帮袁世凯分担不少军务。据袁世凯的幕僚称,但凡是与练兵有关的上奏或下发文稿,袁世凯都要让他过目,因此王士珍被人戏称为“龙目”,也就是充当了袁世凯的“眼睛”。等到袁世凯上调京城当上军机大臣后,王士珍也升任为陆军部侍郎,这是当时北洋将领中官职最高的,足见袁世凯对王士珍的重视。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在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离世后,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一脚踢回老家,北洋系势力大受动摇。这时,王士珍正在江北提督任上,他主动借丁忧之际自请开缺,在请求了两次才获得批准,以示与袁世凯共患难、同进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再度出山,他首先派人把王士珍从老家找来,并立刻任命他为陆军部大臣。

    但随后的政局发展令王士珍大跌眼镜,袁世凯并没有秉承清廷的意思,反而在前线一会攻打,一会谈判,又打又拉,弄得王士珍无所适从。直到前线主将段祺瑞突然发出“共和通电”,王士珍才明白过来,袁世凯已经抛弃了清廷。事后,王士珍极为愤怒,他随即发电质问段祺瑞,“皇恩浩荡,如何出此之策”,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在清帝退位后,正当北洋系的人欢呼雀跃、以为加官晋爵的机会到了之时,被大家认为是袁世凯身边头号“红人”的王士珍却突然称病辞职,把周围的人都搞得一团雾水。袁世凯也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何不肯继续辅佐自己。王士珍气呼呼甩下一句:“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乱民造反,不发兵征讨,反要议和,这真是旷古未有之奇闻!”

    言罢,王士珍便像很多遗老遗少一样,回到老家正定县牛家庄隐居去了。在退隐期间,王士珍仍自命为大清子民,他不但保留了脑袋后的小辫子,就连穿着服饰也全部是按照前清的规矩,一样都不能少。在他家的大厅中央,一直悬挂着一幅光绪皇帝亲赐的“福”字,每次晚辈来给他拜年之时,王士珍都要穿起清朝官服,让人先参拜堂中“福”字,以表示不忘前朝皇恩。在此期间,王士珍在老家修了两个祠堂,以分别祭祀他的生父母和养父母。当有朋友来看他并劝他出山的时候,王士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