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参知政事。到宋真宗即位后,以本官平章事,兼修国史,改任中书侍郎。契丹犯边,真宗亲到前线督战,命李沆留守,后来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李沆办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如果真宗所为有错,敢于抗争。比如,真宗手诏欲立刘氏为贵妃,李沆认为不合适,便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焚烧了诏书,并附上奏言:“臣以为不可。”真宗果真听从了他的话,此事作罢。每当他有所奏,都是当众面奏,从来没有什么密奏,真宗对他说:“人人都有密奏,唯独你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李沆答道:“臣是待罪宰相,是公事就公开来说,怎么用得上密奏?但凡人臣有密奏者,不是进谗言就是佞臣,这是我最厌恶的,怎么会效防呢?”李沆在家时绝不跟人谈论公事。
李沆善于了解人的才能、品质,平生最恨谗佞之人。寇准开始时与丁谓交好,屡次以丁谓之才向李沆推荐,李沆却一直不用丁谓。寇准问他,他说:“看他的为人,可以让他位居人上吗?”寇准反问说:“就像丁谓这样的人,先生能压抑他让他久居人下吗?”李沆无奈地摇了摇头,笑说:“他日后悔,当思吾今日之言也。”后来,寇准果然为丁谓构陷,才开始佩服李沆有高见。李沆非常爱民,以《论语》中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治民的指导思想。
李沆对国事、人事能坚持原则,又能爱民,很得圣心、民心,时称“圣相”。正因他为人“忠良纯厚”,对国对民才能无愧于心。前述儒生责备乃与事实不符,是狂言而已,丝毫无损于他,反而能够激励他更加严格地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所以并不计较儒生的无礼,反而感谢他的直言,这便是世人所说的宰相度量吧。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位极人臣,必当有超人的胸怀,能够容人,与上下和谐相处,否则难以长久。这是一种做人的修养,也是为官处世的艺术。一个古人尚且有如此的胸怀,而作为当代社会的领导者来说,更应当培养自己那种像大海般广阔的胸怀。
领导者还必须具有一流的耐性。对人对事都应如此,即使追随者有许多缺点,领导者也应克制,在暂时的障碍与压力下,仍要保持前瞻性。总之,领导者应有耐性,同时还应坚守自己的目标。
美国杰出的领袖林肯就是一个很有耐性的人。这里让我们来看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南北战争的头几周,年轻俊美的麦克里兰将军带着20门大炮和一架手提印刷机开入西维吉尼亚,打败了几股南军。这只是几场小仗罢了,但却是北方第一次打胜仗,所以显得意义非凡。麦克里兰将军更是特意造成这种声势,他用手提印刷机发出几十份精彩又夸张的快报,向国民宣布他的成果。
再过几年也许他的荒唐行径会被人耻笑,但是在当时,战争是一件新鲜事,美国国内民众心慌意乱,渴望英雄人物的出现,所以他们十分听信这位青年军官对自己的夸张评价。国会感谢他,人们也称他为“小拿破仑”。“牛径溪”之役惨败后,林肯把他请到华盛顿,担任“波多马克军”司令。
麦克星兰天生是个领袖人物。兵士们看见他骑匹白色战马奔驰而来,总会鼓掌叫好。何况他勇敢地接下“牛径溪”之役的残兵败将,加以训练,恢复其信心,建立其士气。这种事没有人比他干得好。到了10月,军队的规模已在西方世界数一数二。他手下的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渴望一搏。人人都嚷着作战——只有麦克里兰例外。林肯一再催他出击,但他就是不肯。他举办游行,大谈未来的计划,可是仅止于此——只是空谈而已。
他拖延,耽搁,找各种借口,硬是不肯前进。有一次,他说军队正在休息,不能进攻。林肯问他军队到底做了什么事,会累得需要休息。安蒂坦战役之后,李将军战败,麦克里兰手下的军队远比李将军部队多得多。如果麦克里兰肯追击,